子宫腺肌症是什么
子宫腺肌症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的病变,属于妇科常见疑难病。其病因包括子宫手术操作不当、年龄因素、激素分泌异常、生殖道阻塞等。症状有痛经、月经量增多、不孕、性交疼痛等。诊断方法有妇科检查、超声检查、MRI检查、血清CA125测定。治疗方式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针对有生育需求女性、接近绝经期女性、年轻未生育患者等特殊人群,需根据不同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并注意相关事项。
一、子宫腺肌症的定义
子宫腺肌症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弥漫或局限性的病变,属于妇科常见病和疑难病。它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一样,属于妇科领域中的“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
二、子宫腺肌症的病因
1.子宫手术及操作不当:进行剖宫产、中期妊娠剖宫取胎、子宫肌瘤剥除术、子宫畸形矫正术等,在手术过程中,极有可能把子宫内膜碎片带入子宫肌层,还可能使子宫肌层损伤,从而增加子宫腺肌症的发病几率。
2.年龄因素:子宫腺肌症一般发生在3050岁女性身上,这个年龄段的女性处于绝经期范围之内,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甚至萎缩老化,卵巢排卵稀少直至停止,雌激素水平相对增多,而孕激素水平相对较低,导致卵巢功能失调。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子宫内膜就会过度增生,并向子宫肌层内扩散,诱发子宫腺肌症。
3.激素分泌异常:如果女性发生卵巢早衰的状况,卵巢的功能和活力下降,导致卵巢排卵功能受到不利影响,会造成体内的激素分泌不平衡,容易出现雌激素水平过高的情况,从而引起子宫腺肌症。
4.生殖道阻塞因素:先天性或后天性疾病,会引起女性生殖道阻塞,使经血不能外流,从而引发子宫腺肌症。
三、子宫腺肌症的症状
1.痛经:这是子宫腺肌症最常见的症状,疼痛通常在月经来潮前一周开始,直至月经结束。疼痛程度不一,严重者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2.月经量增多:子宫腺肌症会使子宫体积增大,子宫内膜面积也相应增大,导致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长期的月经量增多可能会引起贫血等问题。
3.不孕:子宫腺肌症会影响子宫内环境,使受精卵难以着床,从而导致不孕。即使怀孕,也可能增加流产的风险。
4.性交疼痛:发生于子宫直肠窝、阴道直肠隔的子宫腺肌症,使周围组织肿胀而影响性生活,月经前期性感不快加重。
四、子宫腺肌症的诊断
1.妇科检查:医生通过触诊可以发现子宫均匀性增大或有局限性结节隆起,质地硬且有压痛,经期时压痛更明显。
2.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诊断子宫腺肌症常用的方法,可以清晰地显示子宫的大小、形态以及子宫肌层的情况。子宫腺肌症在超声图像上表现为子宫肌层回声不均匀,有散在的小囊腔。
3.MRI检查:对于诊断不明确或需要进一步评估病情的患者,MRI检查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信息,有助于准确判断病变的范围和程度。
4.血清CA125测定:部分子宫腺肌症患者血清CA125水平会升高,可作为诊断和病情监测的参考指标。
五、子宫腺肌症的治疗
1.药物治疗:症状较轻、有生育要求及近绝经期患者可试用达那唑、孕三烯酮、GnRHa等药物,均可缓解症状,但需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并且停药后症状可复发。
2.手术治疗:对于症状严重、无生育要求或药物治疗无效者,可选择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子宫切除术和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子宫切除术是根治性手术,但会使患者失去生育能力;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可保留子宫,但术后有复发的可能。
3.介入治疗:如子宫动脉栓塞术,通过阻断子宫腺肌症病灶的血液供应,使病灶坏死、萎缩,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该方法创伤小、恢复快,但也有一定的复发率。
六、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有生育需求的女性:如果患有子宫腺肌症且有生育计划,应尽早咨询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可先尝试药物治疗控制症状,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备孕。对于病情较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但手术可能会对子宫造成一定的损伤,术后需要一定的时间恢复,再进行备孕。在孕期,要密切关注胎儿的发育情况和自身的身体状况,定期进行产检,因为子宫腺肌症可能会增加流产、早产等风险。
2.接近绝经期的女性:如果症状较轻,可以先采取观察等待的策略,因为绝经后随着雌激素水平的下降,子宫腺肌症的症状可能会逐渐缓解。但如果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可在医生的评估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监测激素水平和身体的其他变化,因为接近绝经期的女性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对治疗的耐受性可能较差。
3.年轻未生育且患有子宫腺肌症的女性:要重视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尽量选择对生育功能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等,以维持身体的内分泌平衡,减少疾病对生育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