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干眼症
干眼症是眼表泪膜稳态失衡且伴眼部不适的常见眼科疾病,发病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相关,临床表现有眼部不适及泪液相关异常,诊断通过症状询问和眼部检查,包括泪液分泌、泪膜破裂时间、眼表染色等检查。
一、定义
干眼症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又称角结膜干燥症,是指由多种因素所导致的、以眼表泪膜稳态失衡为主要特征,并伴有眼部不适症状的一类疾病。其主要是由于泪液的量、质或流体动力学异常引起的泪膜不稳定和(或)眼表损害,从而导致眼表组织病变,并伴有眼部不适症状。
二、发病机制相关因素
(一)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增长,泪液的分泌量会逐渐减少,质也会发生变化。老年人的泪腺功能衰退,泪液分泌不足,同时泪液中的黏蛋白、电解质等成分也可能出现异常,这使得老年人更容易患上干眼症。例如,有研究表明,65-74岁人群中干眼症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年轻人群。
儿童时期泪腺等眼部相关结构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泪液分泌量相对较少,但如果儿童存在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等不良用眼习惯,也可能引发干眼症相关问题,不过相对而言,儿童干眼症的发病机制与成年人有所不同,主要与用眼行为等因素关系更密切。
(二)性别因素
女性在某些特殊时期,如更年期,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会影响泪液的分泌。雌激素水平的波动可能导致泪腺分泌功能改变,从而增加女性患干眼症的风险。例如,更年期女性干眼症的发生率可能高于同龄男性。
但这并不是绝对的,男性如果有长期吸烟、长时间处于干燥环境工作等情况,也可能患上干眼症,不能单纯以性别来判定发病风险,而是要综合多种因素考虑。
(三)生活方式因素
用眼习惯: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如电脑、手机等,会使眨眼频率明显减少。正常情况下,眨眼可以使泪液均匀地分布在眼表,起到湿润眼表的作用。长时间盯着屏幕时,眨眼次数减少,泪膜破裂时间缩短,容易引发干眼症。据统计,每天连续使用电子设备超过4小时的人群,干眼症的发生率比使用时间短的人群高出数倍。
环境因素:长期处于干燥、有空调的环境中,空气湿度较低,会加速泪液的蒸发,导致眼表泪膜不稳定。例如,在北方冬季,室内供暖后空气干燥,很多人会出现眼睛干涩的症状,这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此外,长期处于有烟尘、化学物质等污染环境中的人群,眼表容易受到刺激,也增加了患干眼症的可能性。
饮食因素:如果饮食中缺乏维生素A、Omega-3脂肪酸等营养物质,可能会影响泪液的正常分泌和泪膜的稳定性。例如,维生素A是维持眼表上皮组织正常功能的重要营养物质,缺乏维生素A可能导致眼表上皮干燥、角化,进而引发干眼症。
(四)病史因素
患有某些全身性疾病的人群,如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容易合并干眼症。以干燥综合征为例,这是一种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可攻击泪腺等外分泌腺体,导致泪液分泌减少,从而引发干眼症。此外,患有眼部手术史(如白内障手术等)、眼部外伤等情况的患者,也可能因为眼表结构的改变而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增加干眼症的发病风险。
三、临床表现
眼部不适症状:患者常感到眼睛干涩、异物感、烧灼感、畏光、视物模糊等。眼睛干涩是最常见的症状,患者会感觉眼睛像缺水一样,有干涩的不适感。异物感则是患者感觉眼内有异物存在,不断摩擦眼球。
泪液相关异常:通过检查可以发现泪液分泌减少,泪膜破裂时间缩短等。例如,Schirmer试验是检测泪液分泌量的常用方法,如果Schirmer试验结果低于正常范围,提示泪液分泌不足。泪膜破裂时间检测则是通过观察泪膜从完整到出现破裂所需的时间,正常情况下泪膜破裂时间应大于10秒,如果小于10秒则提示泪膜不稳定。
四、诊断方法
(一)症状询问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眼部不适症状,包括症状出现的时间、频率、加重或缓解因素等。例如,询问患者是否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是否处于干燥环境等情况,这些信息有助于初步判断是否可能患有干眼症。
(二)眼部检查
泪液分泌检查:如Schirmer试验,分为有麻醉剂和无麻醉剂两种方式。无麻醉剂的Schirmer试验是将滤纸条置于下睑结膜囊内,5分钟后测量滤纸条被泪液浸湿的长度,正常范围一般在10-15mm之间;有麻醉剂的Schirmer试验则是先对眼部进行表面麻醉,再放置滤纸条,主要用于检测基础泪液分泌量。
泪膜破裂时间检查:使用荧光素钠染色后,通过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泪膜破裂的时间,正常泪膜破裂时间大于10秒,小于10秒则提示泪膜不稳定。
眼表染色检查:常用的染色剂有荧光素钠和孟加拉玫瑰红等。荧光素钠染色可以观察角膜和结膜的损伤情况,孟加拉玫瑰红染色则更有助于观察眼表上皮的完整性,通过染色检查可以了解眼表是否存在损害以及损害的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