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原位癌是什么意思
宫颈原位癌是癌细胞局限于子宫颈黏膜上皮层内、未突破基底膜的早期癌,其病因主要有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性行为和生育因素、免疫功能低下、吸烟等;通常无明显特异性症状,可能有阴道分泌物异常、接触性出血、不规则阴道出血等表现;诊断方法包括宫颈细胞学检查、HPV检测、阴道镜检查、宫颈活检;治疗以手术为主,如宫颈锥切术、全子宫切除术,不适合手术者可考虑放疗;不同特殊人群(年轻有生育需求女性、老年女性、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吸烟者)在治疗和护理上有不同注意事项;预防措施包括接种HPV疫苗、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以及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一、宫颈原位癌的定义
宫颈原位癌是指癌细胞局限于子宫颈黏膜上皮层内,未突破基底膜,没有向间质浸润的早期癌。它是一种相对早期的宫颈病变状态,意味着癌细胞还被“禁锢”在宫颈上皮内,尚未侵犯到周围的组织和结构。
二、病因
1.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引发宫颈原位癌的主要原因。大部分女性一生中都可能感染HPV,但多数可以自行清除,只有少数持续感染才会逐渐发展为宫颈病变,包括宫颈原位癌。
2.性行为和生育因素:过早开始性生活、多个性伴侣、多孕多产等,会增加宫颈原位癌的发生风险。因为这些行为可能使宫颈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同时也可能影响宫颈的修复和免疫功能。
3.免疫功能低下:如患有免疫系统疾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会导致身体免疫系统功能下降,难以有效清除HPV等病原体,从而增加患宫颈原位癌的几率。
4.吸烟:香烟中的有害物质会影响宫颈局部的免疫功能,降低对HPV感染的抵抗力,增加宫颈原位癌的发病风险。
三、症状
宫颈原位癌通常没有明显的特异性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以下表现。
1.阴道分泌物异常:可能表现为白带增多,白带的颜色、质地和气味发生改变,如白带呈淡黄色、脓性,伴有异味等。
2.接触性出血:这是比较常见的症状之一,多在性生活、妇科检查后出现阴道少量出血。
3.不规则阴道出血:非月经期出现阴道少量出血,或者绝经后阴道又出现流血。
四、诊断方法
1.宫颈细胞学检查:是筛查宫颈病变的常用方法,通过采集宫颈表面的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判断是否存在异常细胞。常用的有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
2.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检测是否感染了高危型HPV。如果HPV检测结果为高危型阳性,需要进一步检查。
3.阴道镜检查:当宫颈细胞学检查或HPV检测结果异常时,需要进行阴道镜检查。阴道镜可以将宫颈放大,直接观察宫颈表面的病变情况,并在可疑部位取组织进行活检。
4.宫颈活检:是诊断宫颈原位癌的“金标准”。通过在阴道镜指引下或直接在宫颈可疑部位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病变的性质和程度。
五、治疗方案
1.手术治疗:是宫颈原位癌的主要治疗方法。
(1)宫颈锥切术:包括冷刀锥切和利普刀(LEEP)锥切。通过切除病变的宫颈组织,达到治疗的目的。这种手术可以保留子宫,对有生育需求的女性较为合适。
(2)全子宫切除术:对于年龄较大、无生育需求、病变较为广泛或合并其他妇科疾病的患者,可以考虑全子宫切除术。
2.其他治疗:对于一些不适合手术的患者,可考虑放射治疗等。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年轻有生育需求女性:在治疗时应充分考虑保留生育功能,尽量选择宫颈锥切术等保留子宫的手术方式。术后需要密切随访,了解宫颈恢复情况和有无复发。在备孕前,应咨询医生,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准备。
2.老年女性:老年女性身体机能相对较差,手术耐受性可能较低。在决定治疗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合并疾病等因素。术后恢复可能较慢,需要加强营养支持和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3.免疫功能低下人群:这类人群更容易感染HPV,且感染后清除病毒的能力较弱。在治疗宫颈原位癌的同时,需要积极改善免疫功能,如调整生活方式、治疗基础疾病等。治疗后也需要更密切的随访,因为复发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
4.吸烟者:吸烟会影响治疗效果和术后恢复,增加复发风险。建议患者戒烟,同时避免吸入二手烟,以促进身体的康复和降低疾病的复发几率。
七、预防措施
1.接种HPV疫苗:接种HPV疫苗是预防宫颈原位癌最有效的措施之一。目前有二价、四价和九价HPV疫苗可供选择,不同价型的疫苗预防的HPV亚型有所不同。建议符合接种条件的人群尽早接种。
2.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无论是否接种HPV疫苗,都应定期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和HPV检测。一般建议有性生活的女性每年进行一次宫颈细胞学检查,每35年进行一次HPV检测。
3.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过早开始性生活,减少性伴侣数量,注意性生活卫生。坚持体育锻炼,均衡饮食,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心态,提高身体免疫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