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鼻中隔偏曲
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形态异常并致鼻腔功能障碍,常见病因有先天性、外伤、鼻腔鼻窦肿瘤等,临床表现包括鼻塞、鼻出血、头痛等,诊断靠前鼻镜、鼻内镜、鼻部CT检查,治疗分观察等待和手术治疗,程度轻无症状可观察,症状明显经保守治疗无效则手术。
一、鼻中隔偏曲的定义
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形态上向一侧或两侧偏曲或局部突起,并引起鼻腔功能障碍如鼻塞、鼻出血、头痛等症状的一种疾病。鼻中隔由骨、软骨和黏膜构成,正常情况下鼻中隔应该是居中的,当各种原因导致鼻中隔的结构偏离了正常位置,就形成了鼻中隔偏曲。
二、鼻中隔偏曲的常见病因
1.先天性因素: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鼻中隔的骨与软骨发育不均衡可导致鼻中隔偏曲,这种情况在一些新生儿或儿童中可能存在,由于胚胎时期的发育异常,使得鼻中隔的结构出现偏差,而且这种先天性的因素可能与遗传等因素有关,比如家族中有类似鼻中隔偏曲遗传倾向的情况,那么后代发生鼻中隔偏曲的概率可能会相对较高。
2.外伤因素:
多发生在儿童期,因为儿童时期鼻部骨骼等还处于发育阶段,相对较脆弱。当鼻部受到外伤,如车祸、打架斗殴、运动损伤等,导致鼻中隔的骨或软骨发生骨折、移位,从而引起鼻中隔偏曲。例如,儿童在玩耍时不慎摔倒撞到鼻部,就有可能导致鼻中隔偏曲。成人时期鼻部受到外伤也可引起鼻中隔偏曲,而且外伤是成人鼻中隔偏曲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工伤事故中鼻部受到撞击等。
3.鼻腔鼻窦肿瘤:
鼻腔内的一些肿瘤,如鼻腔内的息肉样变、鼻窦肿瘤等,随着肿瘤的逐渐生长,会压迫鼻中隔,导致鼻中隔向对侧偏曲。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但也是鼻中隔偏曲的病因之一,肿瘤的生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初期可能症状不明显,随着肿瘤增大,对鼻中隔的压迫逐渐显现,从而引起鼻中隔偏曲相关的症状。
三、鼻中隔偏曲的临床表现
1.鼻塞:
这是鼻中隔偏曲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如果是单侧鼻中隔偏曲,一般表现为单侧鼻塞;如果是双侧鼻中隔偏曲,则表现为双侧鼻塞。鼻塞的严重程度与鼻中隔偏曲的程度有关。对于儿童来说,长期的鼻塞可能会影响呼吸,进而影响睡眠质量,导致睡眠中张口呼吸等情况,长期张口呼吸可能会影响面部的发育,出现腺样体面容等。成人长期鼻塞可能会影响生活质量,比如在工作时因为鼻塞导致注意力不集中等。
2.鼻出血:
偏曲的部位黏膜比较薄,而且此处气流的压力较大,容易发生黏膜糜烂、破溃,从而引起鼻出血。鼻出血的量可多可少,少量的可能只是鼻涕中带血,大量的则可能需要就医处理。对于有鼻中隔偏曲的患者,尤其是儿童,在干燥的季节或者受到轻微外力刺激时,更容易发生鼻出血。比如在秋冬季节,空气干燥,鼻腔黏膜本身就比较脆弱,鼻中隔偏曲部位的黏膜更容易出血。
3.头痛:
偏曲的鼻中隔可刺激压迫鼻甲,引起头痛。疼痛的部位多在同侧头部,呈反射性头痛。比如鼻中隔偏曲凸面压迫下鼻甲或中鼻甲,可引起同侧反射性头痛。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头痛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可能不太会准确描述头痛的部位和性质,而成人可以更清晰地表达头痛的特点,但都需要引起重视,因为头痛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四、鼻中隔偏曲的诊断方法
1.前鼻镜检查:
医生通过前鼻镜可以观察到鼻中隔的形态,是否有偏曲以及偏曲的部位、程度等。在检查时,需要将鼻镜放入鼻腔,对鼻腔进行全面的观察。对于儿童进行前鼻镜检查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引起患儿的不适和损伤。
2.鼻内镜检查:
鼻内镜检查可以更清晰、详细地观察鼻中隔的情况,包括偏曲的具体位置、黏膜的状态等。鼻内镜检查能够发现前鼻镜检查不易发现的鼻中隔偏曲情况,对于诊断鼻中隔偏曲具有重要的价值。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鼻内镜检查都是比较常用且有效的诊断方法。
3.鼻部CT检查:
鼻部CT可以清晰地显示鼻中隔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能够准确判断鼻中隔偏曲的类型和程度,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鼻部CT,可以看到鼻中隔骨和软骨的具体形态,以及是否有其他鼻部结构的异常同时存在。对于一些复杂的鼻中隔偏曲情况,鼻部CT是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
五、鼻中隔偏曲的治疗
1.观察等待:
如果鼻中隔偏曲程度较轻,没有明显的症状,如鼻塞、鼻出血、头痛等,可以选择观察等待。对于儿童来说,如果鼻中隔偏曲没有引起明显的不适,随着年龄的增长,鼻部结构可能会有一定的发育变化,有可能偏曲情况会有所改善。但需要定期进行随访,观察鼻中隔偏曲的变化情况。
2.手术治疗:
当鼻中隔偏曲引起明显的症状,如严重的鼻塞、反复鼻出血、头痛等,且经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矫正偏曲的鼻中隔,恢复鼻腔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手术方式有多种,如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等。对于儿童进行鼻中隔偏曲手术需要非常谨慎,要充分评估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因为儿童的鼻部还在发育中,手术需要考虑对鼻部发育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