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彩超描述表现是什么
肝癌彩超表现包括肿块形态多样(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不等;回声有低回声、高回声、混合回声;边界多数不清少数清晰;内部血流丰富且多为高速高阻型;可出现门静脉侵犯及对周围组织(肝包膜、周围血管、脏器)侵犯情况,且不同人群肝癌彩超表现有差异。
一、肿块的形态与大小
1.形态:肝癌在彩超下多表现为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肿块。不规则形肿块提示肿瘤边界可能不规整,生长方式相对杂乱。不同形态的肿块可能与肿瘤的分化程度等相关,一般分化程度越低,形态越不规则。例如,高分化肝癌可能相对更接近圆形,而低分化肝癌易呈现不规则形态。
2.大小:可从几毫米到数十厘米不等。较小的肝癌肿块直径可能在1-2厘米左右,较大的肿块直径可达十几厘米甚至更大。肿块大小与肝癌的病程进展有关,早期肝癌肿块相对较小,随着病情发展,肿块会逐渐增大。
二、肿块的回声特点
1.低回声肿块:是肝癌较为常见的回声表现。低回声意味着肿块的回声强度低于周围正常肝组织。一般来说,肿瘤细胞排列相对疏松,内部成分相对均匀度较低时易表现为低回声。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低回声肿块都是肝癌,一些良性病变也可能出现低回声表现,不过肝癌的低回声肿块往往具有边界不清等其他特征来辅助鉴别。
2.高回声肿块:部分肝癌也可表现为高回声。高回声肿块的回声强度高于周围肝组织。其形成原因可能与肿瘤内部有较多的纤维组织增生等因素有关。高回声肝癌在彩超下观察时,需结合肿块边界等情况综合判断,因为一些肝内钙化灶等良性病变也可能呈现高回声表现。
3.混合回声肿块:即肿块内部同时存在高回声和低回声区域。这种情况往往提示肿瘤内部结构复杂,可能存在坏死、出血等不同的病理改变。例如,肿瘤中心发生坏死时可出现低回声的坏死区域,而周边有纤维组织增生则表现为高回声区域,混合回声是肝癌彩超表现中较常见的一种情况,对于提示肿瘤内部的复杂性有一定意义。
三、肿块的边界情况
1.边界不清:大多数肝癌肿块边界不清晰。这是因为肝癌细胞呈浸润性生长,向周围肝组织侵犯,使得肿块与周围肝组织的界限不分明。边界不清的特点有助于提示肿瘤具有侵袭性生长的特性,但需要与一些边界相对清晰的良性病变如肝腺瘤等进行鉴别,肝腺瘤边界通常相对较清。
2.边界清晰:少数肝癌肿块边界可相对清晰。这种情况可能见于肿瘤生长相对局限,周围有一定的纤维包膜形成等情况,但相对边界不清的肝癌比例较少。边界清晰的肝癌在彩超下可能容易被误判为良性病变,所以需要结合其他超声表现如内部回声、血流情况等综合判断。
四、肿块的内部血流情况
1.血流丰富程度:肝癌肿块内部血流往往比较丰富。彩超可检测到肿块内有较丰富的动脉血流信号。这是因为肝癌为了满足自身快速生长的需求,会形成丰富的新生血管来供应营养物质和氧气。通过检测血流丰富程度可以辅助诊断肝癌,一般来说,血流丰富的肿块提示肿瘤代谢活跃,生长迅速。
2.血流频谱特点:肝癌肿块内的血流频谱多表现为高速高阻型。收缩期血流速度较快,舒张期血流速度较低,阻力指数较高。这是由于肝癌肿瘤血管的结构特点所致,肿瘤血管壁相对不完整,外周阻力较大。通过分析血流频谱特点可以进一步支持肝癌的诊断,与一些良性病变如肝血管瘤等的血流频谱(多为低速低阻型)有明显差异。
五、门静脉侵犯情况
1.门静脉内癌栓形成:若肝癌侵犯门静脉,彩超可发现门静脉内有异常回声的团块,这就是门静脉癌栓。癌栓可导致门静脉血流受阻,影响肝脏的血液回流。不同部位的门静脉受侵犯情况不同,如门静脉主干、分支等受侵犯时,会出现相应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在彩超下可观察到门静脉内的异常回声以及血流方向、流速等的变化。这对于评估肝癌的分期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存在门静脉癌栓的肝癌患者预后相对较差。
六、对周围组织的侵犯情况
1.对肝包膜的侵犯:肝癌可侵犯肝包膜,彩超下可观察到肝包膜局部隆起,或者肝包膜与肿块之间的界限不清等表现。当肝癌侵犯肝包膜时,可能会引起患者右上腹的疼痛等症状,因为肝包膜上有神经分布,肿瘤侵犯刺激神经会导致疼痛。
2.对周围血管、脏器的侵犯:肝癌还可能侵犯周围的血管(如肝静脉、下腔静脉等)以及邻近脏器(如胃肠道等)。侵犯血管时可导致血管内出现癌栓等情况,侵犯邻近脏器时则会在彩超下显示出相应脏器与肿块之间的关系异常,如与胃肠道之间的界限消失等。这需要超声医生仔细观察肿块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来判断是否存在侵犯情况。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肝癌彩超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例如,有长期乙肝、丙肝病史的人群,其肝癌的彩超表现可能更倾向于具有一些典型的恶性特征;长期大量饮酒的人群,其肝脏基础可能较差,肝癌的彩超表现也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肝癌患者,虽然相对少见,但彩超表现也有其特点,需要儿科医生和超声医生密切配合进行准确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