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查血能查出来吗
血液检查在肝癌筛查中有重要作用,甲胎蛋白等是相关指标,但有假阳性和假阴性情况,需结合超声、CT、MRI等检查手段,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肝硬化患者有不同的血液检查注意事项,血液检查联合其他检查对肝癌早期诊断及特殊人群筛查很关键
一、血液检查在肝癌筛查中的作用
(一)甲胎蛋白(AFP)
1.指标意义:AFP是一种糖蛋白,正常情况下,主要由胎儿肝细胞及卵黄囊合成。在成人,血清AFP含量极低。但在肝癌患者血清中AFP明显升高,其阳性率约为70%-90%。对于肝硬化、慢性肝炎病人、家族中有肝癌患者的人群等高危人群,检测AFP有助于早期发现肝癌。例如,一些研究表明,AFP联合超声检查可以提高肝癌的早期诊断率。一般来说,AFP>400μg/L持续4周,或AFP在200-400μg/L持续8周,结合影像学检查可帮助诊断肝癌,但需要注意,部分生殖腺胚胎瘤、少数肝炎、肝硬化患者AFP也会升高,但通常升高幅度相对较低。
2.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影响:不同年龄、性别人群AFP水平正常范围基本一致,生活方式如长期大量饮酒、长期接触化学毒物等可能影响肝脏功能,间接影响AFP水平,增加肝癌发生风险,从而影响AFP在肝癌筛查中的准确性,所以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更需密切关注AFP等相关指标。
(二)其他血清学指标
1.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在肝癌细胞中,由于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的存在,导致异常凝血酶原生成。研究发现,PIVKA-Ⅱ对肝癌的诊断有一定价值,尤其是对AFP阴性肝癌的诊断有帮助。其阳性率在肝癌患者中可达60%左右,并且在肝癌的疗效评估、复发监测等方面也有一定作用。
2.α-L-岩藻糖苷酶(AFU):AFU是一种溶酶体酸性水解酶,是肝癌诊断的又一标志物。肝癌患者血清AFU活性明显高于其他恶性肿瘤及良性肝病患者。在诊断肝癌时,AFU与AFP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的阳性率。
二、血液检查的局限性
(一)假阳性与假阴性情况
1.假阳性:除了肝癌,一些良性疾病也可能导致血液肿瘤标志物升高出现假阳性。例如,急性肝炎患者AFP可短暂升高,一般不超过400μg/L;肝硬化活动期AFP也可能轻度升高。另外,妊娠妇女AFP也会升高,一般在分娩后3周恢复正常。
2.假阴性:并不是所有肝癌患者血液肿瘤标志物都会升高,约30%的肝癌患者AFP呈阴性,这些患者可能需要依靠其他检查手段来辅助诊断。而且,一些分化较好的肝癌细胞分泌AFP较少,也可能出现AFP检测假阴性情况。
三、血液检查结合其他检查手段
(一)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是肝癌筛查的常用方法,具有操作简便、价格低廉、可重复性强等优点。超声可以发现肝脏内直径1cm以上的占位性病变,并且能初步判断病变的性质。将血液检查中的肿瘤标志物与超声检查相结合,对于肝癌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例如,AFP升高同时超声发现肝脏占位,需要进一步进行CT或MRI检查明确诊断;AFP正常但超声发现可疑占位,也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二)CT及MRI检查
1.CT检查:CT平扫及增强扫描可以清晰显示肝脏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数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在肝癌的诊断中,动脉期病灶明显强化,门静脉期或平衡期强化迅速消退,呈现“快进快出”的强化特点,这是肝癌的典型CT表现。对于血液检查怀疑肝癌但超声检查不明确的患者,CT检查可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2.MRI检查:MRI对软组织分辨率较高,对于肝癌的诊断价值与CT类似,并且在某些方面优于CT,如对小肝癌的检出、鉴别肝癌与肝血管瘤等方面。在肝癌的筛查中,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肾功能不全不能做增强CT的患者,MRI检查可以作为替代检查手段。
四、特殊人群的肝癌血液检查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肝癌相对少见,但如果有家族遗传因素(如家族中有肝母细胞瘤等肝癌相关遗传病史),也需要关注血液相关指标。儿童血液中AFP等指标正常范围与成人不同,一般来说,新生儿出生时AFP较高,1岁时接近成人水平。对于有肝癌家族史的儿童,定期进行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测及超声等检查是必要的,但要注意儿童对检查的耐受性,在检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痛苦。
(二)孕妇
孕妇血液中AFP会生理性升高,这与胎盘分泌AFP有关,一般在分娩后3周左右恢复正常。所以孕妇进行肝癌血液检查时,要注意区分生理性升高和病理性升高。如果孕妇怀疑有肝癌,需要结合超声等其他检查手段综合判断,避免因生理性AFP升高而漏诊或误诊。
(三)肝硬化患者
肝硬化患者本身肝脏功能受损,血液中肿瘤标志物可能出现异常,并且肝硬化是肝癌的高危因素。对于肝硬化患者,需要定期检测AFP等血液指标,同时密切进行超声等影像学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肝癌。因为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癌的风险较高,早期发现对于治疗和预后非常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