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神经性耳聋耳鸣
神经性耳聋耳鸣是因内耳听觉神经或大脑听觉中枢病变致听力减退伴耳鸣的病症,发病与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相关,有耳聋(不同程度听力下降)和耳鸣(声音多样、持续或间歇出现)表现,可通过听力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断,一般人群应避免噪声、健康饮食、戒烟限酒,儿童、老年人及患耳部或全身性疾病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神经性耳聋耳鸣的定义
神经性耳聋耳鸣是指因内耳听觉神经、大脑的听觉中枢发生病变,而引起的听力减退,同时伴有耳鸣症状的一种病症。它涉及到听觉系统的多个环节出现功能异常或结构病变。
二、发病机制相关因素
(一)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增长,内耳的毛细胞、螺旋神经节细胞等结构会逐渐发生退行性改变。例如,老年人内耳的血管逐渐硬化,导致内耳供血不足,影响听觉神经的正常功能,从而增加神经性耳聋耳鸣的发生风险。在儿童群体中,某些先天性的内耳发育异常相关基因变异等因素也可能导致神经性耳聋耳鸣,比如一些遗传性耳聋相关基因缺陷,使得儿童从出生或早期就出现听觉系统的功能障碍。
(二)生活方式因素
1.噪声暴露:长期处于高强度噪声环境中,如工厂车间、长时间佩戴高分贝耳机听音乐等,噪声会对内耳的毛细胞造成损伤。毛细胞是感受声音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冲动的重要细胞,噪声导致毛细胞受损后,会影响听觉信号的正常传导,进而引发神经性耳聋耳鸣。
2.不良饮食习惯:长期摄入高盐、高脂饮食可能影响内耳的血液循环。高盐饮食会使血液渗透压升高,影响内耳组织的液体平衡;高脂饮食易导致血管粥样硬化,减少内耳的血液供应,使得听觉神经缺乏足够的营养供应和正常的血流灌注,增加神经性耳聋耳鸣的发病几率。
3.吸烟酗酒:吸烟时吸入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收缩内耳血管,减少内耳的血液流量;酗酒会影响维生素B1等营养物质的吸收,而维生素B1缺乏与神经性耳聋耳鸣的发生有一定关联。长期吸烟酗酒会逐渐损害内耳的结构和功能,引发神经性耳聋耳鸣。
(三)病史因素
1.耳部疾病史:患有中耳炎等耳部炎症性疾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炎症可能会蔓延影响到内耳,损伤听觉神经。例如,慢性中耳炎反复发作,细菌产生的毒素等可能会逐步侵害内耳结构,导致神经性耳聋耳鸣的出现。
2.全身性疾病史:像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高血压会使内耳血管压力升高,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影响内耳血液循环;糖尿病会引起微血管病变,使得内耳的微血管发生病变,影响神经的营养供应,这两类疾病都容易并发神经性耳聋耳鸣。
三、临床表现
(一)耳聋表现
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轻者可能只是对某些高频声音的感知减弱,重者则可能几乎完全丧失听力。听力下降的程度和进展速度因人而异,有的患者可能在短时间内听力急剧下降,有的则是逐渐缓慢下降。例如,一些突发性神经性耳聋患者可能在数小时或一两天内听力明显减退。
(二)耳鸣表现
耳鸣的声音多样,可为蝉鸣声、嗡嗡声、嘶嘶声等,可持续存在或间歇性出现。耳鸣的响度和音调也各不相同,有的患者耳鸣声音较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睡眠;有的患者耳鸣音调较高,长期存在会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导致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四、诊断方法
(一)听力检查
1.纯音测听:通过测试不同频率的纯音在患者双耳的听阈,来判断听力损失的程度和类型。例如,若患者在某一频率的听阈明显高于正常范围,可初步判断该频率存在听力下降。
2.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如耳声发射检查,可反映耳蜗外毛细胞的功能状态;听性脑干反应等检查能客观评估听觉传导通路的功能,帮助医生了解从内耳到大脑听觉中枢的神经传导情况,对于诊断神经性耳聋耳鸣具有重要价值。
(二)影像学检查
颞骨CT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观察内耳、听神经等结构是否存在病变,如是否有内耳畸形、听神经瘤等情况,从而明确病因,辅助诊断神经性耳聋耳鸣。
五、预防及注意事项
(一)一般人群预防
1.尽量避免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若无法避免,应佩戴合适的防护耳塞等。
2.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均衡摄入营养,减少高盐、高脂食物的摄取。
3.戒烟限酒,维护身体健康,降低内耳受损的风险。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家长要注意避免儿童长时间接触高分贝噪声,如避免让儿童长时间处于喧闹的游乐场等环境;在儿童用药时要严格遵循医嘱,避免使用可能耳毒性的药物,因为儿童的听觉系统尚在发育中,耳毒性药物更容易对其造成损伤引发神经性耳聋耳鸣。
2.老年人:定期进行听力检查,关注自身听力变化;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维持内耳的正常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安全,防止因听力下降导致意外发生。
3.患有耳部或全身性疾病人群:耳部疾病患者要积极配合治疗,按时复诊,防止病情迁延引发神经性耳聋耳鸣;全身性疾病患者要严格控制病情,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密切关注自身听力等相关情况的变化,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