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有哪些检查方法
粪便隐血试验是结肠癌初筛方法,阳性提示消化道出血需进一步查病因;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结肠癌最直接准确方法,适用于高危人群;影像学检查中腹部超声可助了解局部侵犯转移,CT能显示病变及转移灶,MRI对分期等有优势;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中癌胚抗原对结肠癌诊断等有价值但非确诊依据,不同检查适用于不同人群及病情监测。
一、粪便隐血试验
1.原理及操作:粪便隐血试验是检测粪便中是否存在微量血液的方法。通常采用化学法或免疫法进行检测。化学法是利用血红蛋白中的含铁血红素具有过氧化物酶样活性,能催化过氧化氢释放新生态氧,使色原物质氧化显色来检测;免疫法主要是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检测粪便中的人血红蛋白。操作时需要收集患者的粪便样本进行检测。
2.意义:粪便隐血试验是结肠癌筛查的初筛方法之一。如果试验结果呈阳性,提示消化道可能有出血情况,需要进一步检查以明确是否为结肠癌等疾病引起的出血。对于不同年龄、性别人群,该试验都可作为初步筛查手段,但对于有肠道疾病家族史、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如高脂低纤维饮食、吸烟等)的人群,更应重视粪便隐血试验的结果,因为这类人群患结肠癌的风险相对较高。对于有既往肠道病史的患者,定期进行粪便隐血试验有助于监测肠道情况,早期发现结肠癌的迹象。
二、结肠镜检查
1.原理及操作:结肠镜检查是将结肠镜经肛门插入,循腔进镜,可观察直肠、结肠黏膜的形态,直接发现病灶,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活检。操作前需要患者进行肠道准备,一般是在检查前1-2天进食少渣饮食,检查前1天服用泻药排空肠道。
2.意义: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结肠癌最直接、准确的方法。通过结肠镜可以清晰地观察肠道内的病变情况,如息肉、溃疡、肿块等,并能对可疑病变进行活检,明确病变的性质。对于年龄40岁以上、有结肠癌家族史、长期腹泻或便秘等肠道症状的人群,应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对于女性和男性在结肠癌筛查中都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于有高危因素的人群,结肠镜检查能有效发现早期结肠癌病变,从而进行及时治疗。有肠道病史的患者,如溃疡性结肠炎等,需要更频繁地进行结肠镜检查,监测病情变化,早期发现结肠癌的可能。
三、影像学检查
1.腹部超声检查
原理及操作:腹部超声检查是利用超声波对腹部器官进行成像,可观察结肠周围组织及腹腔内有无淋巴结转移等情况。检查时患者需要暴露腹部,医生将超声探头在腹部进行扫查。
意义:腹部超声检查可以作为结肠癌的辅助检查方法,有助于了解结肠癌是否有局部侵犯及转移情况。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腹部器官的解剖结构与成人有一定差异,超声检查相对更安全,且对于判断结肠病变有一定帮助,但对于结肠病变的诊断准确性相对结肠镜较低。对于女性患者,在结肠癌的影像学评估中,超声检查可作为初步筛查手段之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病情。有腹部手术史或腹部病变病史的患者,超声检查可帮助评估肠道周围组织的情况。
2.CT检查
原理及操作:CT检查是通过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对结肠及周围组织进行断层成像。检查前患者可能需要口服或静脉注射造影剂以增强扫描效果。
意义:CT检查可以清晰显示结肠癌的部位、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还能发现有无肝转移等远处转移病灶。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CT检查都可用于结肠癌的分期等评估。对于生活方式不健康、长期接触致癌物质等的人群,CT检查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结肠癌的病情。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在进行CT检查时需要告知医生病情,以便医生评估检查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3.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原理及操作:MRI检查是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对人体组织进行成像,对于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检查时患者需要躺在磁共振检查仪内,根据检查部位的不同有不同的操作要求。
意义:MRI检查在结肠癌的诊断中对于肿瘤的分期、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方面有一定优势,尤其对于判断盆腔内病变等情况更为清晰。对于儿童患者,MRI检查相对CT来说,对人体的辐射更小,是一种较安全的检查方法。对于女性患者,MRI检查在评估盆腔内结肠癌病变时具有独特的优势。有金属植入物的患者(如心脏起搏器等)一般不能进行MRI检查,在检查前需要告知医生相关病史。
四、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
1.癌胚抗原(CEA)
原理及检测:癌胚抗原是一种广谱肿瘤标志物,可通过血液检测来测定其水平。
意义:CEA在结肠癌的诊断、疗效监测及预后评估中有一定价值。但CEA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结肠癌,其他恶性肿瘤如乳腺癌、肺癌等也可能导致CEA升高,一些良性疾病如肠道炎症等也可能引起CEA轻度升高。对于结肠癌患者,动态监测CEA水平有助于判断肿瘤的复发等情况。对于不同年龄、性别人群,CEA的参考值可能略有差异。对于有结肠癌家族史的人群,定期监测CEA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辅助筛查结肠癌,但不能单独依靠CEA来诊断结肠癌。有肿瘤病史或家族肿瘤史的患者,监测CEA更有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