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中耳炎是什么病
慢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炎症且常与慢性乳突炎合并存在,病因多为急性中耳炎延误治疗等。临床表现有耳部长期流脓、鼓膜穿孔、听力下降及全身症状等,分单纯型、骨疡型、胆脂瘤型,诊断靠耳部检查、病史采集等,治疗有药物和手术,预防要防治上呼吸道感染、注意耳部卫生、及时治疗鼻部及咽部疾病。
一、临床表现
耳部症状:长期耳流脓,脓液可为黏液性、黏脓性或脓性,一般量多少不等,可伴有臭味;鼓膜穿孔多为紧张部中央性穿孔,大小不一,但穿孔周围多有残余鼓膜;听力下降,程度轻重不一,轻者可无明显感觉,重者可明显减退。
全身症状:一般较轻微,当急性发作时可出现畏寒、发热、乏力等全身不适症状。不同年龄段表现可能略有差异,儿童可能还会出现哭闹不安、抓耳等表现,因儿童耳部解剖结构特点,其耳部症状可能不如成人典型,但全身反应相对较明显。
二、分类及特点
单纯型:最常见,多由于反复发作的上呼吸道感染时,致病菌经咽鼓管侵入中耳引起。病理改变主要在中耳黏膜层,表现为黏膜充血、增厚,圆形细胞浸润,杯状细胞及腺体分泌活跃。临床特点为间歇性耳流脓,脓液呈黏液性或黏脓性,一般不臭,鼓膜穿孔多为紧张部中央性穿孔,听力损失为传导性聋,程度一般较轻。
骨疡型:又称坏死型或肉芽型,多由急性坏死型中耳炎迁延而来。病变可深达骨质,听小骨、鼓窦周围组织可发生坏死,中耳内有肉芽组织或息肉形成。临床特点为持续性耳流脓,脓液黏稠,常有臭味,鼓膜紧张部大穿孔或边缘性穿孔,通过穿孔可见鼓室内有肉芽或息肉,长蒂的息肉可从穿孔处脱出耳外,患者多有较重的传导性聋,乳突X线片或CT检查可见鼓窦及乳突骨质破坏,有边缘模糊的透光区。
胆脂瘤型:并非真性肿瘤,而是由于鼓膜、外耳道的复层鳞状上皮经穿孔向中耳腔生长堆积成团块,其外层由纤维组织包围,内含脱落坏死上皮、角化物和胆固醇结晶,故称为胆脂瘤。胆脂瘤对周围骨质有明显的破坏作用,可引起严重的颅内外并发症。临床特点为长期持续耳流脓,脓液量多少不等,有特殊恶臭,鼓膜松弛部穿孔或紧张部后上方有边缘性穿孔,通过穿孔可见鼓室内有白色鳞屑状或豆渣样物质,奇臭,乳突X线片或CT检查可见典型的胆脂瘤空洞影,患者听力损失可轻可重,晚期可为混合性聋或感音神经性聋。
三、诊断方法
耳部检查:通过耳镜检查可观察鼓膜穿孔的部位、大小及鼓室内情况;听力检查可采用纯音听阈测试等方法,了解听力损失的程度和类型,一般单纯型和骨疡型多为传导性聋,胆脂瘤型可呈传导性聋或混合性聋;影像学检查,如颞骨CT扫描,能清晰显示中耳乳突内的病变情况,对于胆脂瘤型中耳炎可明确其范围和骨质破坏程度,有助于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耳流脓的病史,包括流脓的时间、脓液的性状、是否有臭味、是否伴有听力下降、耳鸣、眩晕等症状,以及是否有急性中耳炎反复发作史、鼻部和咽部疾病史等,这些信息对于诊断慢性中耳炎及判断其类型等有重要意义。不同年龄患者病史采集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儿童患者可能需要询问家长关于患儿耳部症状及相关情况,因为儿童可能不能准确表述自身不适。
四、治疗原则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选用合适的抗生素控制感染,一般可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局部用药时,应先清理外耳道脓液,可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然后选用抗生素滴耳液,如氧氟沙星滴耳液等,但需注意儿童使用时要选择合适的药物浓度等。单纯型中耳炎以局部用药为主,当有急性发作时可适当口服抗生素;骨疡型中耳炎引流通畅者,以局部用药为主,但应定期复查,必要时行手术清除肉芽或息肉;胆脂瘤型中耳炎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因为胆脂瘤会不断破坏周围骨质,引起严重并发症。
手术治疗:对于不同类型的慢性中耳炎,手术方式有所不同。单纯型中耳炎如果中耳炎症较轻,鼓膜穿孔较小,听力损失不重,可先尝试保守治疗,若保守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可考虑行鼓膜修补术等;骨疡型中耳炎如果经药物治疗无效,可行乳突根治术联合鼓室成形术等;胆脂瘤型中耳炎一旦确诊,多需行乳突根治术及鼓室成形术等,以清除胆脂瘤组织,重建中耳传音结构,改善听力并防止并发症发生。不同年龄患者手术的风险和预后可能有所不同,儿童患者由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手术需更加谨慎,要充分考虑手术对其耳部发育等的影响。
五、预防措施
积极防治上呼吸道感染: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减少感冒的发生。在感冒流行季节,尽量少去人员密集的场所。一旦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应积极治疗,及时控制感染,防止炎症经咽鼓管侵入中耳。儿童由于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应注意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家长要加强护理。
注意耳部卫生:保持外耳道清洁,但要避免随意挖耳,防止损伤外耳道皮肤及鼓膜。游泳时应注意防止污水进入中耳,可佩戴耳塞等防护用品。婴儿喂奶时应注意姿势,避免平卧喂奶,防止乳汁经咽鼓管流入中耳引起感染。
及时治疗鼻部及咽部疾病:积极治疗鼻窦炎、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等疾病,因为这些疾病可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从而增加中耳感染的机会。儿童腺样体肥大较为常见,若存在腺样体肥大影响咽鼓管功能时,可考虑适当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