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晚期做介入的危害
肝癌晚期介入治疗存在局部、全身及与肿瘤治疗相关的特殊危害,老年患者和合并基础疾病患者有特殊考虑。局部有穿刺部位出血、血肿、感染及局部组织缺血损伤等危害;全身有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等;与肿瘤治疗相关有肿瘤坏死相关反应和肿瘤转移潜在风险;老年患者各器官功能衰退耐受差,术前需评估,术后加强观察和营养支持;合并基础疾病患者如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血糖,合并心脏病患者需注意心脏功能影响
一、局部不良反应
1.穿刺部位相关危害
介入治疗通常需要经皮穿刺血管,可能导致穿刺部位出血、血肿形成。对于老年患者,血管弹性差,凝血功能可能随年龄增长而有所减退,出血、血肿形成的风险相对较高。例如,研究发现老年患者在经皮穿刺动脉进行肝癌介入治疗后,穿刺部位出血、血肿的发生率较中青年患者有所升高。此外,还可能出现穿刺部位感染,若患者本身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血糖控制不佳时,感染风险进一步增加,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
2.局部组织缺血损伤
介入治疗是通过导管将药物或栓塞剂输送到肝癌病灶区域,可能会导致局部正常组织缺血。对于肝功能较差的晚期肝癌患者,其肝脏本身的代偿功能已受限,局部正常肝组织缺血可能进一步加重肝脏的损伤,影响肝脏的代谢、合成等功能。例如,部分患者在介入后可能出现穿刺侧肢体的缺血表现,若为下肢动脉穿刺,可能导致下肢远端组织缺血,出现疼痛、皮肤温度降低等情况,这与栓塞剂误栓或血管痉挛等因素有关,而对于合并外周血管疾病的患者,这种风险可能更易发生。
二、全身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
介入治疗使用的药物等可能引起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对于有基础胃肠道疾病的患者,如慢性胃炎、胃溃疡等,这些胃肠道反应可能会加重原有的病情。例如,原本有胃溃疡的患者,介入后出现的恶心、呕吐可能导致腹内压升高,从而诱发溃疡部位出血等并发症。老年患者由于胃肠功能本身相对较弱,发生胃肠道反应的程度可能更重,持续时间可能更长,影响患者的营养摄入,进而影响整体的身体状况和后续治疗的耐受性。
2.骨髓抑制
部分介入治疗药物可能导致骨髓抑制,表现为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减少。对于肝功能严重受损的晚期肝癌患者,其自身的骨髓造血微环境可能受到影响,加上药物的骨髓抑制作用,更容易出现血细胞减少的情况。白细胞减少会使患者抵抗力下降,增加感染的风险,尤其是对于合并长期卧床等情况的患者,感染可能会迅速扩散,引发严重的肺部感染、腹腔感染等。血小板减少则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出血倾向,如皮肤瘀斑、牙龈出血等,严重时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等危及生命的情况,而老年患者本身凝血功能相对较弱,血小板减少带来的出血风险更高。
3.肝肾功能损害
肝癌晚期患者的肝肾功能本就可能处于较差状态,介入治疗使用的药物需要经过肝肾代谢,可能进一步加重肝肾功能损害。例如,某些化疗药物在经过肝脏代谢时,会对肝细胞造成损伤,导致肝功能指标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升高等;在经过肾脏代谢时,可能引起肾功能异常,出现血肌酐升高、尿素氮升高等情况。对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影响肾血管的患者,肾功能损害可能更为明显,需要密切监测肝肾功能指标,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三、与肿瘤治疗相关的特殊危害
1.肿瘤坏死相关反应
介入治疗使肿瘤组织坏死,可能引起发热等全身反应。肿瘤坏死释放的物质会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发热。对于体质虚弱的晚期肝癌患者,如合并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患者,发热可能会进一步消耗患者的体力,加重患者的虚弱状态。此外,肿瘤坏死区域可能会形成炎症反应,若坏死组织吸收不完全,还可能导致局部炎症持续存在,影响患者的恢复。
2.肿瘤转移相关潜在风险
理论上,介入治疗可能导致肿瘤细胞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播散,增加肿瘤转移的风险。虽然目前尚无确凿的大规模临床研究证实所有介入治疗都会显著增加肿瘤转移的发生率,但对于晚期肝癌患者,本身存在肿瘤转移的潜在可能性,介入操作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肿瘤细胞的扩散。对于肿瘤分期较晚、肿瘤负荷较大的患者,这种潜在风险可能相对更高,需要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肿瘤的变化情况,并结合患者的整体状况综合评估治疗的利弊。
四、特殊人群的特殊考虑
1.老年患者
老年肝癌晚期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时,由于其各器官功能衰退,对不良反应的耐受能力下降。在术前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选择相对更温和的介入治疗方案。术后要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同时,要注重营养支持,因为老年患者本身消化功能可能较差,胃肠道反应可能影响营养摄入,合理的营养支持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和恢复能力。
2.合并基础疾病患者
对于合并糖尿病的肝癌晚期介入治疗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环境不利于伤口愈合,容易导致穿刺部位感染等并发症。在治疗前后要密切监测血糖,调整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的使用,使血糖控制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对于合并心脏病的患者,介入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对心脏功能的影响,可能需要在心电监护下进行操作,避免因手术刺激等导致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如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