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胃炎和非萎缩性胃炎的区别
非萎缩性胃炎与萎缩性胃炎在定义、病理表现、临床表现、胃镜及病理检查、治疗与预后、特殊人群情况等方面存在差异。非萎缩性胃炎胃黏膜无萎缩改变,症状多样,治疗预后相对较好;萎缩性胃炎胃黏膜有萎缩等改变,症状更复杂,部分预后差且有癌变风险,儿童、老年人、女性特殊时期患胃炎各有特点。
一、定义与病理表现
非萎缩性胃炎:又称慢性浅表性胃炎,是胃黏膜层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为主的慢性炎症,胃黏膜层未见萎缩性改变,基本病理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呈红白相间等,炎症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其发病可能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不良饮食习惯(如长期饮酒、喜食辛辣刺激食物等)、药物损伤(如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因素相关,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病,性别差异无明显突出特点,但Hp感染在不同性别中感染率有一定差异,一般人群中男性感染率可能略高于女性。
萎缩性胃炎:是胃黏膜已经发生了萎缩性改变,胃黏膜层变薄,固有腺体减少的胃部疾病。病理上除了有炎症细胞浸润外,还存在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等改变。其发生与年龄密切相关,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升高,另外,Hp感染是重要病因之一,还有自身免疫因素(如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体内存在壁细胞抗体等,可破坏胃黏膜导致萎缩)、遗传因素等也参与其中,性别方面无显著特定差异,但自身免疫性萎缩性胃炎在女性中相对更易发生。
二、临床表现差异
非萎缩性胃炎:症状多样且无特异性,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隐痛、腹胀、嗳气、反酸、恶心等,症状轻重与黏膜炎症程度可不完全平行,比如有些患者胃黏膜炎症较明显,但症状可能相对较轻,而有些患者炎症虽不重却症状较明显,这可能与个体差异、对胃部不适的敏感程度等有关,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等)可加重症状,不同年龄人群症状表现可能略有不同,年轻人可能因饮食不规律等因素导致症状发作较频繁,老年人相对症状可能较隐匿。
萎缩性胃炎:症状相对更复杂且可能更重,除了有非萎缩性胃炎的类似症状外,还可能出现消化不良加重,如食欲减退更明显、消瘦、贫血(因胃黏膜萎缩影响铁等营养物质吸收导致)等表现,尤其是萎缩性胃炎伴有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时,症状可能更不典型,需通过胃镜及病理检查来明确,年龄较大的萎缩性胃炎患者更易出现营养吸收障碍相关表现,自身免疫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能因内因子缺乏导致维生素B吸收障碍,进而出现神经系统相关症状,如手足麻木等。
三、胃镜及病理检查特点
胃镜表现
非萎缩性胃炎:胃镜下可见胃黏膜呈红白相间,以红为主,黏膜表面粗糙不平,可有出血点、糜烂等,病变多呈弥漫性或灶性分布。
萎缩性胃炎:胃镜下胃黏膜颜色变淡,呈灰色或灰蓝色,黏膜下血管透见,皱襞变细平坦,黏液湖变薄等,若有肠上皮化生可表现为黏膜呈颗粒状或结节状。
病理检查
非萎缩性胃炎:病理主要是胃黏膜层固有腺体无萎缩,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
萎缩性胃炎:病理有固有腺体萎缩,可伴有肠上皮化生、幽门腺化生、假幽门腺化生等,重度萎缩性胃炎还需关注有无异型增生情况,这对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是否有癌变倾向很重要。
四、治疗与预后差异
治疗
非萎缩性胃炎:首先针对病因治疗,如Hp阳性者需进行规范的Hp根除治疗(常用药物组合如质子泵抑制剂+铋剂+两种抗生素),同时调整生活方式,避免诱发因素,对于有症状者可给予对症治疗药物,如胃黏膜保护剂、促胃肠动力药等,一般经过规范治疗后预后较好,大部分患者症状可缓解,胃黏膜炎症可得到控制。
萎缩性胃炎:同样需针对病因处理,Hp阳性者进行根除治疗,对于自身免疫性萎缩性胃炎目前尚无特效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对于有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者需密切随访,必要时可能需要内镜下干预等,其预后相对非萎缩性胃炎要差一些,尤其是伴有中重度异型增生者有一定癌变风险,需要更严密监测。
预后
非萎缩性胃炎:多数预后良好,但若不注意去除病因,可能反复发作,少数可发展为萎缩性胃炎等,但总体进程相对缓慢。
萎缩性胃炎:部分患者病情相对稳定,但有一定比例可能逐渐进展,尤其是伴有不良因素持续存在(如Hp持续感染、继续不良生活方式等)时,发生癌变的风险增加,需要长期随访观察胃部情况。
五、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儿童非萎缩性胃炎多与Hp感染、饮食不规律、食物刺激等有关,治疗上Hp根除需选择儿童适用的相对安全的药物组合,且要注意儿童的耐受性和药物不良反应,同时调整儿童饮食结构,培养良好饮食习惯;儿童萎缩性胃炎相对少见,若发生多与先天因素、特殊感染等有关,需更谨慎评估病情及治疗,密切关注儿童生长发育情况。
老年人:老年人非萎缩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都较常见,老年人Hp感染的根除治疗需考虑其肝肾功能等情况,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且老年人萎缩性胃炎更易出现营养吸收问题,要注意加强营养支持,定期进行胃镜及病理复查,因为老年人发生癌变的风险相对更高,需更加警惕。
女性特殊时期:孕期女性患胃炎时,用药需格外谨慎,非萎缩性胃炎一般优先非药物干预,通过调整饮食等缓解症状;萎缩性胃炎孕期更要注重营养和病情监测,产后根据情况再进一步规范治疗,哺乳期女性用药也需考虑药物对乳汁的影响,尽量选择对婴儿影响小的药物来治疗胃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