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尿路感染因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是否有病史等不同有不同症状表现及特点,婴儿期全身症状突出、局部症状不典型,幼儿期有典型尿路刺激症状等,女小儿更易现尿路刺激症状且受局部卫生影响大,男小儿多与解剖异常相关,饮水过少会增加感染风险,卫生习惯不良易致感染,有基础疾病或曾有病史的小儿症状有其特点,需针对性应对及监测。
一、小儿尿路感染的症状表现
(一)婴儿期症状
1.全身症状为主:婴儿患尿路感染时全身症状较为突出,可表现为发热,体温可高达38℃以上,甚至出现高热惊厥;还可能有拒食、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精神萎靡也是常见表现,婴儿可能显得烦躁不安、嗜睡等。这是因为婴儿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感染后全身反应更明显,感染容易扩散至全身。
2.局部症状不典型:尿路局部症状相对不典型,可能仅有排尿时哭闹,或者尿布有异常臭味等较难察觉的表现。由于婴儿无法准确表达自身不适,局部症状容易被忽视。
(二)幼儿期症状
1.典型尿路刺激症状出现:此阶段小儿可能出现典型的尿路刺激症状,如尿频,即排尿次数明显增多,可达到每天十余次甚至更多;尿急,表现为孩子迫不及待想要排尿,难以控制;尿痛,孩子在排尿时会哭闹,可能诉说尿道疼痛。同时,还可能出现下腹疼痛,孩子会用手拉扯下腹部等表现。这是因为幼儿的泌尿系统逐渐发育,能够有一定的感知来表现出尿路刺激相关症状。
2.发热等全身症状:也会伴有发热,体温波动在38℃左右,部分患儿体温可更高,全身症状相对婴儿期有所减轻,但仍需引起重视。
(三)儿童期症状
1.与成人相似的表现:儿童期尿路感染的症状与成人有相似之处,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排尿时尿道烧灼感等尿路刺激症状;也可出现发热,体温可升高至39℃左右,还可能伴有寒战;部分儿童会诉说腰痛,疼痛部位多为肾区,叩击肾区时可有疼痛反应。这是因为儿童的泌尿系统解剖和生理功能逐渐接近成人,所以症状表现也有相似性。
2.其他表现:有些儿童可能仅表现为反复发热,而没有明显的尿路局部症状,这种情况容易被误诊,需要家长和医生提高警惕,通过进一步检查来明确是否存在尿路感染。
二、不同性别小儿尿路感染症状的差异
(一)女小儿
1.更易出现尿路刺激症状:女小儿由于尿道短、宽且直,距离肛门近,更容易发生尿路感染。在幼儿期及儿童期,女小儿患尿路感染时更容易出现典型的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这与女小儿的生理结构特点密切相关,尿道短使得细菌更容易侵入尿道并上行感染。
2.局部卫生影响大:女小儿的外阴部卫生情况对尿路感染的发生影响较大,若不注意外阴清洁,粪便等污染尿道周围,更易引发感染,且感染后症状相对更易表现为尿路刺激症状明显。
(二)男小儿
1.多与解剖异常相关:男小儿尿路感染相对女小儿较少,但一旦发生,多与先天解剖异常有关,如尿道下裂、包茎等。男小儿患尿路感染时,除了可能出现发热、尿路刺激症状外,还可能因解剖异常导致症状不典型,或者反复发生感染,需要关注是否存在先天解剖结构的问题。
三、不同生活方式对小儿尿路感染症状的影响及应对
(一)饮水过少
1.影响:小儿饮水过少会导致尿液生成减少,尿液对尿道的冲刷作用减弱,细菌更容易在尿路滋生,从而增加尿路感染的发生风险,且感染后症状可能更易加重。例如,长时间饮水不足的小儿,发生尿路感染时发热等全身症状可能更明显,尿路刺激症状持续时间可能更长。
2.应对:家长应鼓励小儿养成多饮水的习惯,保证每天足够的尿量,一般学龄前儿童每天饮水量应在500-1000ml左右,学龄儿童可适当增加至1000-1500ml左右,通过增加排尿来冲刷尿道,减少细菌定植的机会。
(二)卫生习惯不良
1.影响:不注意外阴部清洁、便后擦拭不当(如从后往前擦)等不良卫生习惯,会增加女小儿尿路感染的风险,导致症状更容易出现且反复发生。对于男小儿,不注意阴茎局部清洁,也可能引发尿路感染,出现相应症状。
2.应对:家长要帮助小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女小儿应每天清洗外阴,且要从前向后擦拭;男小儿要注意清洗阴茎包皮等部位,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几率,从而减轻症状出现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四、有病史小儿尿路感染症状的特点
(一)有泌尿系统基础疾病的小儿
1.症状不典型且易反复:如有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膀胱输尿管反流等基础疾病的小儿,发生尿路感染时症状往往不典型,可能仅表现为反复发热,而没有明显的尿路刺激症状,且容易反复感染,病情迁延不愈。这是因为基础疾病影响了泌尿系统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使得感染容易持续存在。
2.需密切监测:对于这类小儿,家长和医生要密切监测其病情变化,定期进行尿常规、泌尿系统超声等检查,一旦出现发热等可疑症状,要及时进行尿液培养等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尿路感染,并积极针对基础疾病进行治疗,同时控制尿路感染症状。
(二)曾有尿路感染病史的小儿
1.再次感染症状相似但更易复发:曾有尿路感染病史的小儿,再次发生感染时症状与首次发作时可能相似,如出现发热、尿路刺激症状等,但相对更容易复发。这是因为小儿的泌尿系统在首次感染后可能存在一定的病理生理改变,使得再次感染的几率增加。
2.预防及早期干预重要:对于曾有尿路感染病史的小儿,要更加注重预防,如加强外阴清洁、保证充足饮水等,一旦再次出现发热、排尿异常等表现,要尽早进行尿液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尿路感染,避免病情加重和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