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怎么检查和治疗
耳鸣的检查包括耳部常规检查以了解耳部结构异常情况、听力学检查(纯音听阈测试、声导抗测试、耳声发射检查)以评估听力及中耳等情况、影像学检查(颞骨CT、磁共振成像)以排查颞骨及颅内病变;耳鸣的治疗包括病因治疗(针对耳部疾病和全身性疾病进行相应治疗)、药物治疗(使用改善内耳循环药物、营养神经药物等)、耳鸣习服疗法(通过放松训练、认知行为疗法等帮助患者适应耳鸣)、掩蔽疗法(利用掩蔽器产生声音掩盖耳鸣)、心理治疗(针对因耳鸣产生心理问题的患者进行个体或团体心理治疗)。
一、耳鸣的检查
1.耳部常规检查:通过耳镜检查外耳道及鼓膜情况,了解是否存在外耳道耵聍栓塞、鼓膜穿孔、炎症等耳部结构异常情况,这些异常可能导致耳鸣。例如,外耳道耵聍完全阻塞外耳道时,可引起耳鸣,清理耵聍后耳鸣可能缓解。不同年龄人群耳部结构有差异,儿童耳部发育尚未完全,检查时需更轻柔操作;老年人耳部结构可能有退变,检查更要细致全面。
2.听力学检查
纯音听阈测试:该检查可测定不同频率的听阈,帮助判断是否存在听力损失以及听力损失的程度和类型。一般来说,正常听力范围在-10~25dBHL之间。对于有耳鸣症状的人群,通过纯音听阈测试能明确是否合并听力下降,如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常伴有耳鸣。不同年龄阶段正常听阈范围略有不同,儿童随着年龄增长听阈范围逐渐接近成人标准。
声导抗测试:主要检测中耳传音系统及咽鼓管功能。通过测量鼓室压力、鼓膜顺应性等指标,了解中耳是否有病变,如分泌性中耳炎可出现鼓室压力异常,同时可能伴有耳鸣。对于患有耳部疾病的不同人群,如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相对较高,需要特别关注其声导抗测试结果。
耳声发射检查:反映耳蜗外毛细胞的功能状态。耳声发射异常提示耳蜗病变,常见于噪声性耳鸣、药物性耳鸣等情况。不同年龄的人群耳声发射正常参考值不同,儿童在不同年龄段耳声发射的表现也有差异。
3.影像学检查
颞骨CT:有助于了解颞骨结构,如内听道、中耳乳突等部位是否存在骨质破坏、肿瘤等病变。例如,听神经瘤患者在颞骨CT上可能显示内听道扩大等异常。对于有长期耳鸣且怀疑有颞骨病变的患者,尤其是成年人,颞骨CT是重要的检查手段,但儿童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辐射暴露,需权衡检查的必要性和辐射风险。
磁共振成像(MRI):对颅内病变的检测更为敏感,可用于排查听神经瘤、脑血管病变等可能引起耳鸣的颅内因素。如听神经瘤在MRI上可清晰显示肿瘤的位置和大小。对于不同年龄和病史的人群,MRI检查的指征和解读需结合具体临床情况,比如有神经系统症状或怀疑颅内病变的耳鸣患者,应考虑进行MRI检查。
二、耳鸣的治疗
1.病因治疗
耳部疾病相关治疗:如果耳鸣是由外耳道耵聍栓塞引起,取出耵聍后耳鸣可能缓解;对于中耳炎患者,根据病情给予抗感染等相应治疗,如细菌感染引起的中耳炎可使用抗生素治疗,但需注意儿童使用抗生素的安全性和针对性;对于听神经瘤等肿瘤性病变,可能需要手术等相应治疗。不同年龄患者耳部疾病的治疗方案有所不同,儿童耳部疾病的治疗更要考虑其生长发育特点,选择对听力影响小、副作用少的治疗方法。
全身性疾病相关治疗:若耳鸣是由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引起,需积极治疗原发病。例如,高血压患者通过控制血压水平,可能使耳鸣症状得到改善。对于不同年龄、不同基础疾病情况的患者,治疗全身性疾病时要综合考虑其整体健康状况和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如老年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血糖时要注意避免低血糖等并发症。
2.药物治疗
改善内耳循环药物:如银杏叶制剂等,可改善内耳血液循环,对一些因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耳鸣可能有一定疗效。但药物使用需谨慎,儿童一般不优先使用此类药物,除非有明确适应证且权衡利弊后认为获益大于风险。
营养神经药物:像甲钴胺等,可营养听神经,对于神经病变相关的耳鸣可能有帮助。在使用营养神经药物时,要考虑患者的年龄因素,儿童使用时要注意药物剂量和安全性。
3.耳鸣习服疗法
目的:帮助患者适应耳鸣,降低耳鸣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通过训练患者放松、转移注意力等方式,使患者逐渐习惯耳鸣的存在。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习服疗法的实施方式和效果可能有所不同,儿童可能需要家长的配合和引导来进行相关训练。
具体方法:包括放松训练、认知行为疗法等。放松训练可通过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方式帮助患者缓解紧张情绪,从而减轻耳鸣带来的不良影响;认知行为疗法则帮助患者改变对耳鸣的错误认知,减少对耳鸣的关注和焦虑。
4.掩蔽疗法
原理:利用掩蔽器产生一种与患者耳鸣频率、强度相近的外界声音,掩盖耳鸣,从而缓解耳鸣症状。例如,对于高频耳鸣的患者,可使用频率相近的掩蔽声。不同年龄的患者对掩蔽声的适应情况不同,儿童在佩戴掩蔽器时可能需要更多的适应过程和家长的协助。
应用:根据患者耳鸣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掩蔽声和掩蔽方式,长期坚持使用掩蔽疗法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耳鸣症状和生活质量。
5.心理治疗
适用情况:对于因耳鸣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患者,心理治疗非常重要。长期的耳鸣可能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影响其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不同年龄的耳鸣患者心理状态不同,儿童可能因为耳鸣影响学习和社交而产生心理问题,需要家长和医生共同关注其心理状况并给予相应的心理支持。
方法:包括个体心理治疗、团体心理治疗等。通过心理医生的专业干预,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正确面对耳鸣,增强应对耳鸣的信心和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