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肺炎
小孩肺炎是儿科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吸入异物等引起,有发热、咳嗽、呼吸急促、精神不佳等症状,病因包括感染(病毒、细菌、支原体)和非感染因素,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原则包括一般、抗感染、对症治疗,可通过增强免疫力、避免感染、接种疫苗预防,早产儿和有基础疾病小孩患肺炎需特殊注意。
一、小孩肺炎的定义
小孩肺炎是儿科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吸入异物等因素引起。
二、小孩肺炎的常见症状
1.发热:多为高热,体温可达到38℃以上,不同年龄段小孩表现可能有差异,婴幼儿可能体温波动不规律,而较大儿童体温相对更易升高且可较稳定在高热水平。这是因为病原体入侵机体后,引发免疫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
2.咳嗽:初期多为刺激性干咳,之后可能有痰,咳嗽程度轻重不一,小婴儿可能表现为呼吸增快时伴有类似咳嗽的表现。病原体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炎症反应,导致分泌物增多和气道反应性增高。
3.呼吸急促:小孩呼吸频率增快,小于2个月婴儿呼吸≥60次/分钟,2-12个月婴儿呼吸≥50次/分钟,1-5岁幼儿呼吸≥40次/分钟,提示可能存在肺炎。这是由于肺部炎症影响气体交换,机体为了获取足够氧气而加快呼吸频率。
4.精神状态不佳:小孩可能出现烦躁、嗜睡等情况,因为肺部炎症导致机体缺氧以及毒素吸收等因素影响神经系统。
三、小孩肺炎的常见病因
1.感染因素
病毒感染:如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等,小孩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容易受到病毒侵袭,尤其是在人群密集场所等易感染环境中。例如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是婴幼儿肺炎的常见病因之一,在冬春季高发,可通过飞沫传播等方式感染小孩。
细菌感染:常见的有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小孩抵抗力下降时,细菌容易侵入肺部引发感染。比如肺炎链球菌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原体。
支原体感染:肺炎支原体可引起小孩肺炎,多见于年长儿,可通过飞沫传播,感染后病程相对较长,咳嗽症状较为突出。
2.非感染因素:如吸入羊水、胎粪等异物,可导致肺部炎症反应,多见于早产儿、有宫内窘迫等情况的新生儿。
四、小孩肺炎的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医生会听诊肺部,可闻及固定的中、细湿啰音,这是肺炎较典型的体征。通过听诊了解肺部呼吸音情况以及有无异常啰音等。
2.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可发现肺部炎症阴影,有助于明确肺炎的部位和范围等情况。例如可见肺部片状、斑片状阴影等。
胸部CT:对于一些复杂情况的肺炎,如重症肺炎等,胸部CT可能更清晰地显示肺部病变细节,但一般不作为首选,除非有特殊诊断需求。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常升高,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降低等,通过血常规初步判断感染类型。
病原学检查:如咽拭子、痰液等标本的病原学检测,可明确具体的病原体,以便针对性治疗,例如通过PCR等技术检测病原体核酸等。
五、小孩肺炎的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休息与护理:保证小孩充足的休息,室内要保持空气流通,温度和湿度适宜,一般室温保持在22-25℃,湿度50-60%为宜,让小孩处于舒适的环境中有利于病情恢复。
营养支持:给予小孩富含营养、易于消化的食物,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以维持小孩的身体机能,满足机体在患病期间的能量等需求。
2.抗感染治疗
病毒感染:如为单纯病毒感染,一般可采用对症支持治疗为主,部分病毒感染有针对性抗病毒药物,如流感病毒可使用奥司他韦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细菌感染: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抗生素,如肺炎链球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等抗生素。
支原体感染:可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等。
3.对症治疗
退热:当小孩体温超过38.5℃且有不适表现时,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等)或药物退热,但需注意低龄儿童用药禁忌,避免使用不恰当的退热方式或药物。
止咳祛痰:可使用祛痰药物,如氨溴索等,以促进痰液排出,缓解咳嗽症状,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相应药物。
六、小孩肺炎的预防措施
1.增强免疫力
合理喂养:提倡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等营养成分,有助于提高小孩免疫力,对于人工喂养的小孩要选择合适的配方奶,并按时添加辅食,保证营养均衡。
适当运动:根据小孩年龄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如婴儿可在室内进行翻身、爬行等运动,较大儿童可进行散步、跑步等运动,增强体质。
2.避免感染
减少接触传染源:在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避免带小孩去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超市、商场等。接触患病人员时要注意防护,如佩戴口罩等。
注意个人卫生:教育小孩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等,减少病原体通过手-口、手-鼻等途径侵入机体的机会。
接种疫苗:按时接种肺炎疫苗等相关疫苗,如肺炎链球菌疫苗等,可有效预防肺炎链球菌等感染引起的肺炎。
七、特殊人群小孩肺炎的注意事项
1.早产儿:早产儿本身免疫系统更不完善,患肺炎时病情进展可能更迅速,需要更加密切观察呼吸、体温等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更为重要,喂养时要注意防止呛奶等情况发生,因为早产儿吞咽功能相对较弱。
2.有基础疾病的小孩: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基础疾病的小孩,患肺炎后病情可能更复杂,治疗过程中要同时关注基础疾病的情况,在使用药物时要更加谨慎,避免药物对基础疾病产生不良影响,并且要加强护理,如定期监测基础疾病相关指标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