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的表现
脑瘫患儿在运动功能、姿势反射、智力及感知觉、语言及吞咽功能方面均有异常表现。运动功能上有肌张力异常(痉挛型肌张力增高、低肌张力型肌张力低下)、运动发育落后(如各月龄运动里程碑落后)、异常姿势(尖足、头后仰、姿势不对称等);姿势反射上原始反射延迟消失、立直及平衡反应异常;智力及感知觉上约2/3伴智力障碍、有感知觉异常(视觉、听觉等);语言及吞咽功能上有语言障碍(发音不清等)、吞咽功能障碍(吸吮无力等)。
一、运动功能方面的表现
1.肌张力异常:
痉挛型脑瘫较为常见,表现为肌张力增高。患儿肢体僵硬,活动受限,例如在被动活动患儿肢体时,可感觉到明显的阻力。这是由于大脑皮层运动区受损,导致对脊髓前角细胞的调控异常,使得肌肉紧张度超出正常范围。对于婴幼儿来说,可能在换尿布、穿衣等日常护理操作时,发现肢体难以伸展。
低肌张力型脑瘫则表现为肌张力低下,患儿肢体松软,缺乏主动运动能力,不能保持正常的姿势,如抬头、坐立等动作发育延迟,俯卧位时不能抬头或抬头困难,像三个月大的婴儿仍不能抬头,就可能是低肌张力型脑瘫的表现之一,这与脑部运动中枢发育不良,导致对肌肉的控制能力减弱有关。
2.运动发育落后:
正常婴儿在相应月龄有一定的运动发育里程碑,如3个月左右会抬头,4-5个月会翻身,6-7个月会坐,8-9个月会爬,1岁左右会独走等。脑瘫患儿往往在这些方面明显落后,例如6个月大的脑瘫婴儿仍不能翻身,9个月大还不能独坐,18个月大不能独走等。这是因为脑部病变影响了运动神经传导和运动功能的发育,使得运动技能的获得延迟。不同年龄阶段的脑瘫患儿运动发育落后的具体表现不同,婴幼儿期主要体现为大运动发育迟缓,而随着年龄增长,还可能出现精细运动发育落后,如不能完成用手指捏取小物体等动作。
3.异常姿势:
常见的异常姿势有尖足,患儿站立时脚跟不能着地,足尖着地,下肢呈交叉状(剪刀步),多见于痉挛型脑瘫。这是由于下肢肌张力增高,跟腱挛缩等原因导致。还有头后仰,患儿仰卧位时头向后仰,颈部肌肉紧张,常见于痉挛型四肢瘫的患儿。另外,偏瘫患儿可能出现一侧肢体运动减少,姿势不对称,如患侧上肢内收、内旋,下肢伸直、外旋等。这些异常姿势的出现是脑部病变影响了正常的运动模式和姿势反射,使得身体的平衡和姿势控制失调。
二、姿势反射异常方面的表现
1.原始反射延迟消失:
新生儿出生后具有一些原始反射,如拥抱反射、握持反射等,这些原始反射会在出生后一定月龄逐渐消失。正常情况下,拥抱反射在3-4个月消失,握持反射在3个月左右消失。而脑瘫患儿原始反射往往延迟消失,例如6个月大的患儿仍存在明显的拥抱反射,这是因为脑部损伤影响了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和反射的抑制过程。原始反射的异常持续存在会干扰正常运动模式的建立,阻碍运动功能的发育。
2.立直反射及平衡反应异常:
立直反射是指身体在空间发生位置变化时,通过调整姿势恢复正常直立状态的反射。例如颈立直反射,正常婴儿在仰卧位时将头转向一侧,身体也会随之转向该侧,而脑瘫患儿颈立直反射可能延迟出现或表现异常。平衡反应是指人体保持平衡的反射,如当身体倾斜时,会通过调整肢体姿势来维持平衡,脑瘫患儿平衡反应往往发育延迟或缺失,在独坐、站立或行走时表现出平衡能力差,容易摔倒等情况。这是由于脑部病变影响了神经传导通路,使得身体对姿势和平衡的调节功能受损。
三、智力及感知觉方面的表现
1.智力障碍:
约2/3的脑瘫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轻度智力障碍的患儿可能在学习能力、注意力等方面稍差,重度智力障碍的患儿则表现为认知功能明显落后,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和理解能力低下。智力障碍的发生与脑瘫的脑部病变累及大脑皮层的智力相关区域有关,如额叶、颞叶等部位受损,影响了神经细胞的发育和功能,导致智力发育受限。不同年龄段的脑瘫患儿智力障碍的表现不同,婴幼儿期可能表现为对周围事物的反应不敏感,语言发育迟缓等;学龄期则主要体现在学习成绩落后,难以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
2.感知觉异常:
脑瘫患儿常伴有感知觉异常,如视觉障碍,部分患儿存在视力减退、斜视等问题;听觉障碍也较为常见,可能出现听力下降等情况。此外,还可能有触觉、痛觉等感觉异常,例如对疼痛的感知不敏感或过于敏感。感知觉异常的原因是脑部病变影响了感觉传导通路和感觉中枢的功能,使得患儿对外部刺激的感知和处理出现障碍。在日常生活中,可能表现为对声音、光线等刺激的反应异常,如对较大的声音没有明显反应,对强光躲避不及时等。
四、语言及吞咽功能方面的表现
1.语言障碍:
脑瘫患儿语言障碍较为多见,表现为发音不清、语言表达困难、失语等。例如,有的患儿只能发出简单的音节,不能完整表达自己的需求;有的患儿存在构音障碍,无法准确发出某些音节。语言障碍的发生与脑部病变累及语言中枢或影响了语言相关的神经传导有关,如大脑额叶、颞叶等区域受损,影响了语言的理解、表达和发音等功能。不同类型的脑瘫患儿语言障碍的表现有所差异,痉挛型脑瘫患儿可能因肌肉紧张影响发音器官的运动而导致语言障碍,而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则可能因不自主的运动干扰发音。
2.吞咽功能障碍:
部分脑瘫患儿存在吞咽功能障碍,表现为吸吮无力、吞咽困难、易呛咳等。这是由于脑部病变影响了吞咽反射的神经控制,导致吞咽相关的肌肉协调运动失调。吞咽功能障碍不仅会影响患儿的营养摄入,还可能导致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例如,患儿在进食时容易将食物呛入气管,长期如此会对肺部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对于婴幼儿来说,吞咽功能障碍可能表现为喂奶时困难,乳汁容易从口中流出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