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的区别
克罗恩病与溃疡性结肠炎在疾病定义、病理特点、临床表现、内镜表现、影像学表现、治疗原则及预后转归等方面存在差异。克罗恩病是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呈节段性分布,有消化道及全身表现,内镜下病变节段性、跳跃式分布,影像学有相应特征,治疗用多种药物,有复发倾向且儿童可能影响生长;溃疡性结肠炎主要累及直肠和结肠黏膜,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为主,内镜下病变连续分布,影像学有其特点,治疗药物不同,预后相对克罗恩病部分情况较好但也有差异。
一、疾病定义与病理特点
克罗恩病:是一种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可累及消化道全层,从口腔至肛门各段均可发病,呈节段性或跳跃式分布。其病理特点为肠壁全层炎症,可见淋巴细胞聚集、非干酪样肉芽肿等。发病机制可能与遗传、免疫异常(如Th1和Th17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异常)、肠道微生物群紊乱等多种因素相关,青少年及青壮年相对多见,无明显性别差异倾向性。
溃疡性结肠炎:主要累及直肠和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病变多始于直肠,逐渐向近端蔓延,可累及全结肠。病理表现为黏膜弥漫性炎症,固有层炎症细胞浸润,隐窝脓肿形成等。遗传易感性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环境因素如肠道菌群失调等也参与其中,发病年龄多在15-30岁和50-70岁两个高峰,女性发病率略低于男性。
二、临床表现差异
克罗恩病
消化道症状:腹痛多位于右下腹或脐周,呈间歇性发作,常为痉挛性阵痛伴腹鸣,进餐后加重,排便后缓解。腹泻可为间歇性,粪便多为糊状,一般无脓血和黏液,但病变累及结肠下段或肛门直肠时,可有黏液血便。还可出现腹部包块,多位于右下腹及脐周,质地中等,有压痛。此外,可有瘘管形成,是其较特异的表现,分为内瘘和外瘘,内瘘可通向其他肠段、膀胱、输尿管等,外瘘则可出现在腹壁等部位;还可伴有肠梗阻,多为慢性不完全性,出现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表现。
全身表现:可有发热,多为间歇性低热或中度热,少数呈弛张高热伴毒血症;还有生长发育迟缓,多见于儿童患者,因肠道慢性炎症、营养吸收障碍等导致;可出现贫血、低蛋白血症等全身营养障碍表现。
溃疡性结肠炎
消化道症状:腹泻为最主要的症状,轻者每日排便2-4次,重者可达每日10余次,粪便多为黏液脓血便,便血程度可反映病情轻重。腹痛多为左下腹或下腹隐痛,亦可累及全腹,有疼痛-便意-缓解的规律,常伴有里急后重。病情严重时可出现中毒性巨结肠,表现为腹胀、腹痛明显,肠鸣音减弱等。
全身表现:发热相对少见,且多为低至中度热;也可出现贫血、低蛋白血症等全身表现,但一般不如克罗恩病患者明显,生长发育迟缓主要见于儿童重症患者。
三、内镜表现不同
克罗恩病
内镜下可见病变呈节段性、跳跃式分布,病变之间黏膜正常。早期可见黏膜充血、水肿,呈鹅口疮样溃疡,随后溃疡增大融合,形成纵行溃疡和裂隙溃疡,将黏膜分割呈鹅卵石样外观。病变肠段之间黏膜正常是其重要特征之一。
肠道病变累及直肠时,可见直肠黏膜受累,但病变多不连续,与溃疡性结肠炎病变连续分布不同。
溃疡性结肠炎
内镜下病变多从直肠开始,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早期可见黏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黏膜充血、水肿,颗粒状,质脆易出血;随后出现糜烂和浅溃疡,病情加重时溃疡变大变深,可融合成片;慢性病变可见假息肉形成、黏膜桥等。
四、影像学表现有别
克罗恩病
X线钡剂造影:可见肠黏膜皱襞粗乱、纵行溃疡或裂沟、鹅卵石征、假息肉、肠腔狭窄、肠袢分离等征象,病变呈节段性分布是其典型表现。
CT及MRI检查:可显示肠壁增厚、腹腔脓肿、肠瘘等情况,有助于评估肠道病变范围及并发症。例如,能清晰显示肠壁分层情况,肠壁增厚伴肠腔狭窄等表现。
溃疡性结肠炎
X线钡剂造影:早期可见肠黏膜皱襞紊乱、颗粒状改变;晚期可见肠管缩短、结肠袋消失、肠腔狭窄呈铅管样。
CT及MRI检查:主要表现为结肠壁增厚、强化,直肠及乙状结肠受累常见,可用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排除其他肠道病变。
五、治疗原则差异
克罗恩病
治疗目的是诱导并维持临床缓解及黏膜愈合,防治并发症,改善生存质量。药物治疗方面,常用氨基水杨酸制剂(如5-氨基水杨酸)、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生物制剂(如英夫利西单抗)等。对于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如出现肠梗阻、穿孔、大量出血等情况需进行手术治疗,但术后复发率较高。儿童患者治疗时需兼顾生长发育,优先选择相对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案,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对儿童生长的影响。
溃疡性结肠炎
治疗目标也是诱导及维持临床缓解和黏膜愈合。药物治疗包括氨基水杨酸制剂(如美沙拉嗪)、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如巯嘌呤)等。对于病变局限于直肠的患者,可局部使用氨基水杨酸制剂灌肠治疗。手术治疗适用于并发大出血、穿孔、癌变,以及顽固性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经内科治疗无效的患者,儿童患者治疗时同样要考虑药物对生长发育的影响,谨慎选择药物及评估手术风险。
六、预后转归差异
克罗恩病
该病呈慢性迁延过程,有终身复发倾向,部分患者在疾病过程中会出现并发症,如肠梗阻、腹腔脓肿、肛瘘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虽可通过手术治疗,但术后复发率较高。儿童患者由于疾病对肠道的慢性损伤,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导致身高、体重增长迟缓等问题,需要长期随访监测。
溃疡性结肠炎
病程漫长,病情轻重不等,多数患者反复发作,亦有长期缓解者。若能早期诊断并合理治疗,预后相对较好,但病变广泛、年龄较大、有并发症者预后较差。儿童患者中,重症溃疡性结肠炎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而经过规范治疗,病情得到控制后,生长发育有望逐渐赶上正常儿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