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宫颈原位癌
宫颈原位癌是宫颈癌癌前病变,病变细胞占上皮全层未突破基底膜,有细胞异型性等病理特征,高危型HPV感染等是发病相关因素,多无症状或有分泌物增多、性生活后出血等表现,可通过宫颈细胞学等检查诊断,治疗依情况选锥切或全切等,早期治预后好,特殊人群如育龄期有生育需求、老年、免疫低下者治疗等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定义
宫颈原位癌是指病变细胞几乎或全部占据宫颈上皮全层,但还未突破基底膜向间质浸润的一种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严重阶段,属于宫颈癌的癌前病变。它是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级的进一步发展状态,此时异常增殖的细胞具有一定的异型性,但尚未具备浸润和转移的能力。
二、病理特征
1.细胞形态:显微镜下可见宫颈上皮细胞出现明显的异型性,细胞大小、形态不一,核大、深染,核质比例增大,核分裂象增多,但细胞仍局限于上皮层内,未突破基底膜。
2.病变范围:病变可累及宫颈的鳞状上皮或柱状上皮,或两者同时受累。在鳞状上皮部位,表现为从基底膜开始向上全层上皮细胞的异常改变;在柱状上皮部位,也呈现类似的细胞异型增生情况。
三、发病相关因素
1.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大量研究表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宫颈原位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例如,HPV16、HPV18等高危型HPV的病毒基因组可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导致细胞发生恶性转化,逐步发展为宫颈原位癌及浸润癌。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都可能感染HPV,但性活跃期女性相对更易感染高危型HPV。有多个性伴侣、初次性生活年龄过小等不良生活方式的女性,感染高危型HPV的风险会增加。
2.性生活因素:过早开始性生活、性生活紊乱等性生活相关因素与宫颈原位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过早开始性生活的女性,宫颈上皮处于相对不成熟的状态,更容易受到HPV等致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病变。
3.免疫因素: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也会影响宫颈原位癌的发生发展。例如,患有免疫缺陷性疾病(如艾滋病)的女性,由于机体免疫力低下,对HPV等病原体的清除能力减弱,更容易发生宫颈原位癌等宫颈病变。而随着年龄增长,女性的免疫功能可能会有所下降,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宫颈原位癌的发病风险。
四、临床表现
1.无症状:多数宫颈原位癌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往往是在进行宫颈癌筛查(如宫颈细胞学检查、HPV检测等)时被发现。这也是为什么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非常重要的原因,因为很多宫颈病变尤其是早期病变可能没有明显的自我感觉异常。
2.少数伴随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的情况,分泌物可能呈现白色或淡黄色,质地可稀薄或粘稠,但这一症状缺乏特异性,其他宫颈良性病变也可能出现类似表现。还有少数患者可能会在性生活后出现少量阴道出血,但这种出血往往容易被忽视,常被误认为是月经间期出血或其他良性妇科疾病引起的出血。
五、诊断方法
1.宫颈细胞学检查:常用的有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通过采集宫颈表面的细胞进行涂片、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若发现异常的鳞状上皮细胞,提示可能存在宫颈病变,包括宫颈原位癌的可能。一般建议有性生活的女性定期进行TCT检查,作为宫颈癌筛查的重要手段之一。
2.HPV检测:检测宫颈样本中是否存在高危型HPV感染。如果高危型HPV阳性,需要进一步进行阴道镜检查等,因为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病变发生的重要诱因。
3.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细胞学检查或HPV检测异常时进行阴道镜检查。通过阴道镜可以放大观察宫颈上皮的病变情况,发现可疑的病变部位,并在可疑部位进行活检,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这是诊断宫颈原位癌的金标准。病理检查可以明确病变细胞是否突破基底膜,以及病变的具体程度等。
六、治疗及预后
1.治疗:对于宫颈原位癌的治疗,主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生育需求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宫颈锥形切除术,包括冷刀锥切、激光锥切等。通过手术切除病变的宫颈组织,达到治疗宫颈原位癌的目的。对于没有生育需求且年龄较大的患者,也可以考虑全子宫切除术。
2.预后:宫颈原位癌如果能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预后通常较好。经过规范的治疗后,患者的复发率较低,一般可以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对患者的生存寿命和生活质量影响较小。但如果延误治疗,宫颈原位癌可能会进展为浸润癌,预后则会变差。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改善宫颈原位癌患者预后的关键。同时,患者在治疗后需要定期进行复查,包括宫颈细胞学检查、HPV检测以及阴道镜检查等,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复发或新的病变情况。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育龄期有生育需求的女性:在诊断为宫颈原位癌后,治疗时需要充分考虑生育需求。选择宫颈锥形切除术时要注意手术范围,尽量在切除病变组织的同时,保留足够的宫颈组织以维持未来的生育功能。术后需要密切监测宫颈恢复情况以及是否有复发迹象,同时在备孕前需要进行详细的评估,确保宫颈状况能够支持妊娠和分娩过程。
2.老年女性:老年女性患宫颈原位癌时,治疗方式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身体的整体健康状况。如果患者身体状况较差,不能耐受较大的手术,可能需要评估保守治疗的可行性,但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同时,老年女性在治疗后需要加强随访,因为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免疫力等可能进一步下降,有病变复发的潜在风险。
3.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患有艾滋病等免疫缺陷性疾病的女性,患宫颈原位癌后治疗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由于免疫功能低下,术后感染的风险相对较高,需要加强术后护理,密切观察伤口愈合情况等,并且在治疗后更要严格定期复查,因为免疫功能低下可能影响病变的控制和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