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是什么
结肠癌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发病与年龄、生活方式(饮食、运动)、遗传、肠道疾病等因素相关,有排便习惯及粪便性状改变、腹痛、腹部肿块、全身症状等表现,可通过粪便隐血试验、结肠镜、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有手术、化疗、放疗等,可通过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定期筛查、控制肠道疾病来预防。
一、结肠癌的定义
结肠癌是发生在结肠部位的恶性肿瘤,属于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结肠是人体消化系统的一部分,其主要功能包括吸收水分、电解质和储存粪便等。
二、结肠癌的发病因素
1.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结肠癌的发病风险逐渐升高。一般来说,50岁以上人群相对更易患结肠癌,但近年来发病有年轻化趋势,这可能与现代年轻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
2.生活方式因素
饮食:长期高脂肪、低纤维饮食是结肠癌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脂肪饮食会使肠道内胆汁酸分泌增加,胆汁酸在肠道细菌作用下可转化为致癌物质;而低纤维饮食会导致肠道蠕动减慢,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使致癌物质与肠道黏膜接触时间增加,从而增加患癌风险。例如,一些长期大量摄入红肉、油炸食品,而蔬菜、水果摄入不足的人群,患结肠癌的几率相对较高。
缺乏运动:缺乏体育锻炼会影响肠道蠕动功能,降低机体的免疫力,使得身体对癌细胞的监视和清除能力下降,进而增加结肠癌的发病风险。
3.遗传因素:部分结肠癌具有遗传易感性,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遗传性疾病,患者后代患结肠癌的风险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如果家族中有结肠癌患者,尤其是一级亲属(父母、子女、兄弟姐妹)患有结肠癌,那么其他家庭成员患结肠癌的风险会增加,需要更加密切地进行筛查。
4.肠道疾病因素:某些肠道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若长期不愈,肠道黏膜反复受到炎症刺激,会增加结肠癌的发生几率。这些疾病会导致肠道黏膜的修复机制紊乱,细胞异常增殖,逐渐发展为结肠癌。
三、结肠癌的临床表现
1.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改变:这是结肠癌常见的早期表现之一。患者可能出现排便次数增多、腹泻、便秘,或者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粪便的性状也可能发生改变,如粪便变细、带黏液、脓血便等。例如,有的患者原本排便规律,突然出现每天排便次数增加,且粪便中带有黏液和血液。
2.腹痛:早期可能表现为腹部隐痛,随着病情进展,疼痛可能会加重,疼痛的性质和部位可能因肿瘤的部位和进展程度而异。如果肿瘤导致肠道梗阻,还可能出现剧烈的腹痛、腹胀等肠梗阻表现。
3.腹部肿块:当肿瘤生长到一定大小,或者发生转移形成肿块时,可在腹部触摸到肿块。肿块的质地一般较硬,形状不规则,有的可能伴有压痛。
4.全身症状:由于肿瘤的消耗、慢性失血等原因,患者可能出现贫血、消瘦、乏力、低热等全身症状。长期的慢性失血会导致患者面色苍白、头晕等贫血表现;肿瘤的生长会消耗机体大量能量,导致患者体重下降、身体虚弱、精神萎靡等。
四、结肠癌的诊断方法
1.粪便隐血试验:这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初步筛查方法,可检测粪便中是否存在微量血液。如果试验结果呈阳性,提示肠道可能存在病变,但需要进一步检查以明确病因。
2.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结肠癌的重要手段。通过结肠镜可以直接观察肠道黏膜的情况,发现可疑病变,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活检,以明确病变的性质是良性还是恶性。结肠镜检查能够清晰地看到结肠内的细微病变,对于早期结肠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3.影像学检查
腹部CT:可以了解结肠癌肿瘤的大小、形态、部位,以及是否有周围组织侵犯和远处转移等情况。有助于评估肿瘤的分期,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磁共振成像(MRI):对软组织的分辨力较高,对于盆腔等部位的结肠癌诊断和分期有一定帮助,尤其在判断肿瘤与周围组织、血管的关系方面具有优势。
钡剂灌肠检查:通过向肠道内注入钡剂,然后进行X线检查,可以观察肠道的形态、蠕动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占位性病变等。但对于一些微小病变的诊断敏感性相对结肠镜较低。
五、结肠癌的治疗
1.手术治疗:是结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手术的目的是切除肿瘤组织,根据肿瘤的部位、分期等情况,可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如右半结肠切除术、左半结肠切除术、横结肠切除术等。对于早期结肠癌,通过手术有可能达到根治的效果。
2.化疗:常用于结肠癌的辅助治疗或晚期结肠癌的姑息治疗。化疗可以杀死残留的癌细胞或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常用的化疗药物有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等多种药物联合使用的方案。
3.放疗:在某些情况下,如局部晚期结肠癌、肿瘤侵犯周围组织或术后有残留病灶等情况,可能会采用放疗来辅助治疗,以杀死癌细胞或缩小肿瘤体积。
六、结肠癌的预防
1.健康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减少高脂肪、高盐、加工肉类等食物的摄取。例如,每天保证摄入300-500克蔬菜,200-300克水果,有助于维持肠道正常功能,降低结肠癌发病风险。
2.适量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也可以结合一些力量训练。运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增强机体免疫力,对预防结肠癌有积极作用。
3.定期筛查:45岁以上人群应定期进行结肠癌筛查,一般建议每5-10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对于有结肠癌家族史等高危人群,筛查的年龄和频率可能需要提前和增加。通过早期筛查可以发现癌前病变或早期结肠癌,从而及时进行干预治疗,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4.控制肠道疾病:对于患有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肠道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规范的药物治疗和定期随访,以减少肠道炎症对肠道黏膜的长期刺激,降低结肠癌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