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是发生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我国常见且威胁健康。发病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饮酒、饮食、吸烟)、病史(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相关;临床表现有肝区疼痛、消化道症状、全身症状及肝大、黄疸、腹水等体征;诊断靠血清学检查(AFP等)、影像学检查(超声、CT、MRI)及肝穿刺活检;治疗分手术、局部消融、TACE、放疗、系统治疗等;预防要接种疫苗、避免危险因素、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一、原发性肝癌的定义
原发性肝癌是指发生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它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二、发病相关因素
1.年龄与性别:在年龄方面,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病,但通常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发病率相对高于女性,这可能与男性的一些生活方式因素以及生理特点等有关,比如男性可能有更高的饮酒率等情况,而饮酒是原发性肝癌的相关危险因素之一。
2.生活方式
饮酒:长期大量饮酒会增加肝脏负担,引起肝脏损伤,逐步发展可能引发原发性肝癌。有研究表明,长期饮酒者患原发性肝癌的风险明显高于不饮酒者。
饮食:长期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如霉变的玉米、花生等,黄曲霉毒素是强致癌物质,可诱发原发性肝癌。另外,长期摄入含亚硝胺类物质的食物等也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有一定关联。
吸烟:吸烟产生的多种致癌物质可通过血液循环等途径影响肝脏,增加患原发性肝癌的可能性。
3.病史因素
病毒性肝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和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原发性肝癌的重要危险因素。据统计,约80%-90%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合并有病毒性肝炎,HBV和HCV持续感染可导致肝细胞不断受到损伤和修复,在这个过程中容易发生基因突变,从而引发癌变。
肝硬化: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尤其是肝炎后肝硬化,发展为原发性肝癌的概率较高。肝硬化时,肝脏正常的结构和功能遭到破坏,肝细胞再生过程中容易发生异常,增加了癌变的风险。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肝区疼痛:多为持续性钝痛、刺痛或胀痛,这是由于肿瘤生长迅速,肝包膜被牵拉所致。疼痛部位与肿瘤位置有关,如肿瘤位于肝右叶顶部,疼痛可放射至右肩背部。
消化道症状:患者可能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这与肿瘤导致肝功能受损,影响消化功能以及肿瘤增大压迫胃肠道等因素有关。
全身症状:常有乏力、消瘦、发热等表现。乏力、消瘦是由于肿瘤消耗机体能量以及肝功能受损导致营养吸收障碍等;发热多为低热,少数患者可为高热,可能与肿瘤坏死物吸收等有关。
2.体征
肝大:肝脏进行性增大,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有大小不等的结节。
黄疸:多在晚期出现,是由于肿瘤侵犯胆管或肝门部转移淋巴结压迫胆管,导致胆汁排泄受阻引起。
腹水:晚期患者可出现腹水,一般为淡黄色漏出液,是由于门静脉高压、低蛋白血症等原因引起。
四、诊断方法
1.血清学检查
甲胎蛋白(AFP):AFP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重要血清学指标。在排除妊娠、生殖腺胚胎瘤等情况后,AFP≥400μg/L持续4周以上,或AFP由低浓度逐渐升高不降,结合影像学检查可辅助诊断原发性肝癌。但也有约30%的原发性肝癌患者AFP不升高。
其他血清标志物:如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等,在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中也有一定的辅助价值。
2.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是原发性肝癌筛查的常用方法,可发现直径1cm左右的肝脏占位性病变,能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以及血流情况等。
CT检查: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清楚显示肿瘤的大小、数目、部位以及与血管的关系等,有助于肿瘤的分期和治疗方案的制定。增强CT扫描可更清晰地显示病灶的强化特点。
磁共振成像(MRI):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敏感性与CT相近,但在显示肿瘤内部结构、与血管的关系等方面可能更具优势,尤其是对一些特殊部位的肿瘤以及小肝癌的诊断有一定帮助。
3.肝穿刺活检:在超声或CT引导下进行肝穿刺活检,可获得病理组织学诊断,是确诊原发性肝癌的金标准。但该检查属于有创检查,有出血、种植转移等风险,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五、治疗原则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等综合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局部消融治疗、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放疗、系统治疗等。
1.手术治疗:对于早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可完整切除肿瘤,有望达到根治的目的。但手术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要严格评估患者的肝功能、肿瘤情况等。
2.局部消融治疗:包括射频消融、微波消融等,适用于一些早期小肝癌患者,尤其是不能耐受手术切除的患者。通过局部高温等方法使肿瘤组织坏死。
3.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是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常用治疗手段,通过栓塞肿瘤的供血动脉,阻断肿瘤的营养供应,同时注入化疗药物杀伤肿瘤细胞。
4.放疗:适用于部分原发性肝癌患者,可用于缓解肿瘤引起的疼痛等症状,控制肿瘤进展,但放疗也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如放射性肝炎等。
5.系统治疗:包括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近年来在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进展,可用于中晚期肝癌患者的治疗,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六、预防措施
1.接种疫苗: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措施,从而降低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发原发性肝癌的风险。
2.避免危险因素
戒酒或限酒:长期大量饮酒者应尽量戒酒,避免酒精对肝脏的持续损伤。
注意饮食卫生:不吃霉变的食物,减少黄曲霉毒素等致癌物质的摄入。
戒烟:吸烟有害健康,应尽量戒烟,减少吸烟相关致癌物质对身体的危害。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对于患有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早期发现肝癌并及时治疗。
3.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均衡的饮食,适当运动,维持健康的体重,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提高身体免疫力,有助于预防原发性肝癌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