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手术后介入治疗是什么意思
肝癌手术后介入治疗是在医学影像技术引导下对肝癌病灶局部治疗的方法,原理包括阻断血供和局部化疗,适用术后有残留或微小转移灶及身体不耐受再次手术的情况,步骤有术前准备、术中操作和术后护理,有微创、局部效果好、可重复等优势及可能有副作用、影响肝功能等不足,老年和儿童等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肝癌手术后介入治疗的定义
肝癌手术后介入治疗是指在医学影像技术引导下,通过经血管或非血管途径对肝癌病灶进行局部治疗的一种方法。通常是经动脉注入化疗药物和栓塞剂,阻断肿瘤的血液供应,同时使化疗药物直接作用于肿瘤组织,达到杀死肿瘤细胞、控制肿瘤生长的目的。例如,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肝癌术后常用的介入治疗手段,通过选择性插入肝动脉的导管,将化疗药物与栓塞剂混合后注入肿瘤供血动脉,栓塞肿瘤血管,使肿瘤缺血坏死。
二、肝癌手术后介入治疗的原理
1.阻断血供:肝癌的生长依赖于血液供应,介入治疗中使用的栓塞剂可以阻塞肿瘤的供血动脉,使肿瘤组织缺乏营养物质和氧气供应,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研究表明,通过栓塞剂阻塞肿瘤血管后,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会显著降低,如相关研究发现,TACE术后肿瘤组织内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会明显下降,进而影响肿瘤血管生成,进一步限制肿瘤生长。
2.局部化疗:注入的化疗药物可以在肿瘤局部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相对于全身化疗,能减少对全身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因为化疗药物直接作用于肿瘤部位,使得肿瘤细胞接触到高浓度的药物,从而更有效地杀伤肿瘤细胞。例如,临床研究显示,经动脉注入的化疗药物在肿瘤组织内的浓度可达到全身化疗时的数倍甚至数十倍,能更精准地针对肿瘤细胞发挥作用。
三、肝癌手术后介入治疗的适用情况
1.术后有残留病灶:如果肝癌手术未能完全切除干净肿瘤组织,存在残留病灶,此时介入治疗可以针对残留的肿瘤细胞进行进一步治疗,防止肿瘤复发。例如,术后影像学检查发现有直径小于2cm的残留癌灶,可考虑行介入治疗。
2.术后有微小转移灶:对于术后存在微小转移灶的患者,介入治疗可以对这些潜在的转移病灶进行控制,降低肿瘤复发转移的风险。一些研究发现,术后早期进行介入治疗能够减少微小转移灶发展为明显病灶的概率。
3.患者身体状况不耐受再次手术:部分肝癌患者术后身体状况较差,无法耐受再次开腹手术,但又存在肿瘤复发或残留的情况,此时介入治疗是一种相对微创、患者可以耐受的治疗选择。例如,老年患者身体机能衰退,心肺功能等无法支持再次大手术,介入治疗通过股动脉穿刺等相对简单的操作即可进行。
四、肝癌手术后介入治疗的步骤
1.术前准备
影像学检查:需要进行腹部增强CT、MRI等检查,明确肿瘤的位置、大小、血供情况等,以便准确选择介入治疗的导管插入路径和确定栓塞剂、化疗药物的用量等。例如,通过增强CT可以清晰显示肿瘤与周围血管的关系,避免误栓正常肝组织的血管。
患者评估:评估患者的肝肾功能、血常规等一般状况,判断患者是否能够耐受介入治疗。如果患者存在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等情况,则不适合进行介入治疗。
2.术中操作
血管插管:通过股动脉穿刺,将导管选择性地插入到肝癌肿瘤的供血动脉,通常是肝动脉。在X线等影像学引导下,准确将导管放置到目标血管位置。
药物注入:注入化疗药物和栓塞剂。化疗药物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肿瘤类型选择,如常用的有氟尿嘧啶类、铂类等药物;栓塞剂可以选择碘化油等,将化疗药物与碘化油混合后注入肿瘤供血动脉,使碘化油栓塞肿瘤血管,同时化疗药物持续作用于肿瘤细胞。
3.术后护理
监测生命体征: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观察有无发热、腹痛等不适症状。一般术后可能会出现低热,这是机体对介入治疗的反应,通常会在数天内自行缓解。
穿刺部位护理:股动脉穿刺部位要保持清洁干燥,观察有无出血、血肿等情况。患者需要卧床休息一段时间,穿刺侧下肢要制动,防止出血。
五、肝癌手术后介入治疗的优势与不足
1.优势
微创:相对于手术切除,介入治疗创伤小,患者恢复相对较快。例如,手术切除需要较大的切口,而介入治疗通过血管穿刺即可完成操作,对患者机体的打击较小。
局部效果好:能在肿瘤局部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和良好的栓塞效果,有效控制肿瘤生长。如前面提到的经动脉化疗栓塞术,可使肿瘤局部的化疗药物浓度高,且能阻断血供,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
可重复性:如果第一次介入治疗后肿瘤没有完全控制,还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再次介入治疗。
2.不足
可能有副作用:化疗药物的使用可能会引起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副作用,栓塞剂的注入可能导致局部疼痛等不适。例如,部分患者在介入治疗后会出现白细胞减少,需要进行升白细胞等对症处理。
对肝功能有一定影响:介入治疗会对肝脏造成一定的损伤,尤其是多次介入治疗后,可能会影响肝脏的功能,导致肝功能指标异常。因此,对于肝功能本身较差的患者,需要谨慎选择介入治疗,并密切监测肝功能变化。
六、特殊人群在肝癌手术后介入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
注意事项:老年患者身体各器官功能衰退,在介入治疗前要更详细地评估肝肾功能、心肺功能等。术后要加强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并发症的发生。因为老年患者恢复能力相对较弱,对于出现的不适症状要及时处理。例如,老年患者术后发热时间可能相对较长,要注意保暖和抗感染等支持治疗。
建议原因:老年患者器官储备功能下降,对治疗的耐受性和反应与年轻患者不同,通过详细评估和加强护理可以降低介入治疗的风险,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儿童患者:一般来说,儿童肝癌相对少见,且儿童对介入治疗的耐受性和反应与成人有很大差异。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介入治疗中使用的药物剂量、栓塞剂的选择等都需要严格按照儿童的体重、体表面积等进行精准计算,同时要密切关注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例如,化疗药物可能会影响儿童的骨髓造血功能和生长激素分泌等,所以儿童患者进行肝癌手术后介入治疗需要特别谨慎,只有在严格评估获益大于风险时才考虑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