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是什么
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是常见的胰腺炎类型,由多种病因致胰酶激活引发胰腺自身消化。病因包括胆道疾病、饮酒、暴饮暴食等;病理表现为胰腺水肿、充血等;临床表现有腹痛、恶心呕吐腹胀、发热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诊断依靠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分轻症和重症,轻症需禁食胃肠减压等,重症需监护等;多数预后良好,少数预后差,可通过合理饮食等预防。
一、定义
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是胰腺炎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又称急性间质性胰腺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
二、病因
1.胆道疾病:胆石症、胆道感染等是常见病因,由于壶腹部出口梗阻,胆汁反流进入胰管,激活胰酶引发炎症,在青壮年人群中因胆道相关问题导致该病的情况较为多见,女性在胆道疾病的发生概率上与男性有一定差异,可能影响该病的发病风险。
2.饮酒:长期大量饮酒可刺激胰腺分泌大量胰液,同时酒精可引起十二指肠乳头水肿和Oddi括约肌痉挛,胰液排出受阻,胰管内压力升高,导致胰腺腺泡破裂,胰酶释放引发炎症,长期饮酒的生活方式人群患病风险较高。
3.暴饮暴食:短时间内大量进食,尤其是高脂、高蛋白食物,会使胰腺分泌旺盛,胰液大量分泌,容易造成胰管内压力急剧上升,引发胰腺自身消化,有暴饮暴食生活方式的人群易患此病。
4.其他:胰管梗阻、十二指肠降段疾病、手术与创伤、代谢障碍(如高钙血症、高脂血症等)、感染(如某些病毒感染等)、药物(如噻嗪类利尿剂、硫唑嘌呤等)等也可能引发该病,不同年龄、性别等人群可能因自身代谢、基础疾病等因素受这些病因影响而发病。
三、病理改变
胰腺呈水肿、充血,可伴有分叶核粒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等,胰腺实质内有少量脂肪坏死,间质可有水肿、充血和炎症细胞浸润,一般没有出血或坏死。
四、临床表现
1.腹痛:为本病的主要表现和首发症状,多在暴饮暴食或饮酒后突然发生,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钝痛、刀割样痛、钻痛或绞痛,呈持续性,可向腰背部呈带状放射,取弯腰抱膝位可缓解疼痛,疼痛部位多在中上腹,部分患者腹痛可累及全腹,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腹痛表现可能无本质差异,但儿童患者表述可能不精确需更细致观察。
2.恶心、呕吐及腹胀:起病后多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重者可呕吐胆汁或血性物,呕吐后腹痛并不缓解,同时有腹胀,甚至出现麻痹性肠梗阻,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因基础状态不同,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程度可能有差异。
3.发热:多数患者有中度发热,一般持续3-5天,若发热持续不退或体温超过39℃,要考虑有继发感染,如胰腺脓肿等,不同年龄患者发热特点可能不同,儿童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发热情况可能更需关注。
4.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多有轻重不等的脱水,呕吐频繁者可有代谢性碱中毒,重症者可有代谢性酸中毒、低钙血症,部分伴血糖增高,偶可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表现不同,年龄较小患者因生理特点更易受影响。
五、诊断
1.实验室检查
血清淀粉酶:发病后2-12小时开始升高,24小时达高峰,48小时开始下降,持续3-5天,血清淀粉酶超过正常值3倍可确诊本病,但淀粉酶的高低不一定反映病情轻重,出血坏死型胰腺炎血清淀粉酶可正常或低于正常。
血清脂肪酶:发病后24-72小时开始升高,持续7-10天,对病后就诊较晚的急性胰腺炎患者有诊断价值,且特异性较高。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核左移。
生化检查:血糖升高,持久的空腹血糖高于10mmol/L反映胰腺坏死,提示预后不良,血清胆红素、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可轻度升高,血钙降低等。
2.影像学检查
腹部B超: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发现胰腺肿大,胰腺回声不均,胰管扩张等,但受胃肠气体干扰影响,对胆总管及胰腺周围情况观察可能受限。
CT检查: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评估其严重程度,尤其是对鉴别轻症和重症胰腺炎具有重要价值,可见胰腺弥漫性或局灶性肿大,胰腺周围渗出等情况。
六、治疗
1.轻症急性胰腺炎
禁食、胃肠减压:可减少胰液分泌,减轻腹胀。
补液、防治休克:迅速补充液体及电解质,维持有效血容量,防治休克。
抑制胰腺分泌:常用H受体拮抗剂(如西咪替丁等)、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抑制胃酸分泌,从而减少胰液分泌,还可使用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如奥曲肽等)抑制胰液分泌。
止痛:腹痛剧烈者可给予哌替啶止痛,避免使用吗啡,以免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
抗感染:对于胆源性胰腺炎,多伴有胆道感染,需选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2.重症急性胰腺炎
监护: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包括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密切观察腹部体征变化,监测尿量、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等。
液体复苏:迅速补充血容量,维持有效循环血量,纠正休克。
抑制胰液分泌:可继续使用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等抑制胰液分泌。
抗感染:选用针对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的广谱抗生素,如亚胺培南等,进行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营养支持:早期一般采用肠外营养,病情趋向缓解后,尽早进行肠内营养,以增强肠道黏膜屏障,防止肠源性感染。
其他治疗:对于出现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等情况,可能需要进行腹腔减压手术等治疗。
七、预后
多数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可在1-2周内康复,预后良好;少数患者可继发感染、胰腺脓肿、假性囊肿等,预后较差,老年患者、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者预后相对更差,儿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特别关注其生长发育等情况,因为胰腺炎可能对其消化、代谢等功能产生影响,康复后也需定期随访观察。
八、预防
1.合理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少吃高脂、高蛋白食物,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
2.积极治疗胆道疾病:如及时治疗胆石症、胆道感染等,定期体检,发现胆道问题及时处理。
3.戒酒:长期大量饮酒者应戒酒,减少对胰腺的刺激。
4.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避免长期处于过度劳累状态,维持身体良好的代谢和免疫状态,降低患病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