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口腔癌
口腔癌是口腔部位恶性肿瘤统称,病因包括吸烟饮酒、咀嚼槟榔、紫外线照射、病毒感染等;临床表现有口腔肿块结节、经久不愈溃疡、疼痛等;诊断靠临床检查、影像学及病理检查;治疗有手术、放疗、化疗及综合治疗;预防需戒烟限酒、避免咀嚼槟榔、注意口腔卫生等。
一、病因
1.吸烟与饮酒:吸烟是口腔癌的重要危险因素,烟草燃烧产生的多种有害物质可致癌。过量饮酒也会增加口腔癌的发病风险,酒精可能作为溶剂促进致癌物的吸收等。例如,有研究表明长期大量吸烟者患口腔癌的几率远高于不吸烟者;长期酗酒者口腔癌的发生率也明显升高。
2.咀嚼槟榔:在一些地区,长期咀嚼槟榔是口腔癌的高发因素之一。槟榔中的槟榔碱等成分具有细胞毒性等,长期刺激口腔黏膜可导致癌变。
3.紫外线照射:长期暴露在阳光下,口唇部位皮肤接受过多紫外线照射可能增加唇癌的发病风险。
4.病毒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部分口腔癌的发生有关,例如口咽癌中HPV感染较为常见。
5.不良饮食习惯:长期摄入过烫、过于粗糙的食物,或者缺乏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饮食,可能增加口腔癌的发生几率。因为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可能影响机体的抗氧化等功能,使口腔黏膜易受损伤而发生癌变。
6.口腔卫生不良:口腔内长期存在的慢性炎症、牙菌斑、牙结石等刺激,会增加口腔癌的发生风险。比如,长期不清洁口腔,导致细菌滋生,反复刺激口腔黏膜,可能引发癌变。
7.遗传因素:某些遗传因素可能使个体对口腔癌的易感性增加。例如,有家族史的人群相对来说患口腔癌的风险可能高于无家族史人群,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只是增加了发病的可能性。
8.其他因素:年龄方面,口腔癌多见于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机体的免疫功能、细胞修复功能等逐渐下降,更易受到各种致癌因素的影响;男性相对女性来说,口腔癌的发病率可能略高一些,这可能与男性的生活方式、烟酒嗜好等因素有关。
二、临床表现
1.口腔内肿块或结节:口腔内可出现异常的肿块或结节,质地较硬,有的可伴有溃疡形成,且肿块可能会逐渐增大。例如舌癌患者常可在舌部发现硬结或肿块,随着病情进展肿块可能破溃出血等。
2.溃疡经久不愈:口腔内出现经久不愈的溃疡,一般溃疡持续超过2周仍不愈合,就需要警惕口腔癌的可能。这种溃疡与普通的良性溃疡不同,可能边缘不整齐,基底不平。比如牙龈癌患者可能会出现牙龈部位的溃疡,长期不愈合。
3.疼痛:随着肿瘤的生长,可能会侵犯周围组织,引起疼痛。疼痛程度可轻可重,有的患者可能表现为隐痛,有的则疼痛较为剧烈。例如口底癌患者可能会出现口底部位的疼痛,且可能放射至耳部等部位。
4.牙齿松动或脱落:肿瘤侵犯牙槽骨等结构时,可导致牙齿松动、脱落。比如颌骨癌患者可能会出现患侧牙齿松动、移位甚至脱落的情况。
5.张口困难:当肿瘤侵犯咀嚼肌等周围组织时,可导致张口困难。例如颊癌患者可能会出现张口受限的症状。
6.颈部淋巴结肿大:口腔癌容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表现为颈部出现无痛性的肿块,质地较硬,可逐渐增大。例如舌癌、牙龈癌等都可能首先转移至颈部淋巴结,导致颈部淋巴结肿大。
三、诊断方法
1.临床检查:医生通过视诊、触诊等检查口腔部位,观察有无肿块、溃疡、结节等异常情况,触摸肿块的质地、活动度等。例如检查舌体时,要观察舌的运动、色泽等,触摸舌部有无硬结等。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用于了解颌骨骨质的破坏情况等,比如对于颌骨癌等疾病,X线检查可发现颌骨骨质的破坏影像。
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口腔癌病灶的大小、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例如可以明确肿瘤是否侵犯周围的重要血管、神经等结构。
MRI检查: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对于口腔癌侵犯软组织的情况显示更为清楚,尤其在判断肿瘤与神经等软组织的关系上有优势。
3.病理检查:病理检查是确诊口腔癌的金标准。医生会取病变组织进行活检,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等,以明确是否为癌以及癌的类型等。例如在发现口腔内有可疑肿块时,会切取部分组织送病理检查。
四、治疗原则
1.手术治疗:是口腔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根据肿瘤的部位、大小等情况,可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如肿瘤切除术、颌骨部分切除术甚至全颌骨切除术等。例如对于早期的舌癌,可行舌部分切除术,保留部分舌功能;对于较晚期的口腔癌,可能需要进行扩大切除并进行组织修复等。
2.放射治疗:可作为手术的辅助治疗,也可用于不能手术的患者。放射治疗可以杀死癌细胞,控制肿瘤的生长。例如在手术前进行放射治疗,可以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率;手术后进行放射治疗,可以降低局部复发的风险。
3.化疗:对于晚期口腔癌或复发转移的口腔癌患者,化疗可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化疗药物可以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全身,杀死癌细胞。例如可以使用铂类等化疗药物联合其他药物进行化疗。
4.综合治疗:往往采取多种治疗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例如手术前后结合放射治疗和化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综合治疗方案。
五、预防措施
1.戒烟限酒:尽量避免吸烟,减少饮酒量,尤其是避免长期大量饮酒。吸烟的人应尽早戒烟,饮酒者要控制饮酒量,以降低口腔癌的发病风险。
2.避免咀嚼槟榔:对于有咀嚼槟榔习惯的人群,应尽量戒除咀嚼槟榔的行为,因为咀嚼槟榔是口腔癌的明确危险因素。
3.注意口腔卫生: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每天早晚正确刷牙,饭后漱口,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洗牙,及时清除牙菌斑、牙结石等,预防口腔慢性炎症的发生。
4.合理饮食:均衡饮食,多摄入新鲜的蔬菜水果,保证充足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摄入,减少过烫、过于粗糙食物的摄入,避免亚硝胺等致癌物质的过多摄入。
5.避免紫外线过度照射:在户外活动时,注意保护口唇部位,可使用防晒霜、戴遮阳帽等,减少口唇部位皮肤长期暴露在紫外线下,降低唇癌的发病风险。
6.定期口腔检查:尤其是40岁以上的人群,应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口腔的异常病变,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7.积极治疗口腔疾病:对于口腔内的慢性炎症、溃疡等疾病要积极治疗,避免病情迁延不愈发展为口腔癌。例如积极治疗牙周炎、口腔黏膜白斑等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