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耳鸣该怎么办
明确耳鸣原因包括耳部疾病(外耳、中耳、内耳疾病)和全身性疾病(心血管、内分泌疾病等),需及时就医做耳部专科及全身性疾病相关检查,然后针对性治疗耳部和全身性疾病,同时调整生活方式,特殊人群(儿童、老年人、孕妇)耳鸣需特别注意相关事项。
一、明确耳鸣原因
1.耳部疾病:
外耳疾病如耵聍栓塞、外耳道异物等可引起耳鸣,耵聍栓塞是由于外耳道内耵聍分泌过多或排出受阻,积聚成团,阻塞外耳道,影响声音传导从而导致耳鸣,在儿童中相对常见,多与外耳道清洁习惯有关;中耳疾病像中耳炎,急慢性中耳炎都可能伴随耳鸣症状,其发病与细菌或病毒感染中耳有关,上呼吸道感染后容易引发中耳炎进而出现耳鸣。
内耳疾病例如梅尼埃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内耳膜迷路积水有关,典型症状除了耳鸣还伴有眩晕、听力下降;突发性耳聋也常伴有耳鸣,多在短时间内听力突然下降,同时出现耳鸣现象,可能与内耳供血不足、病毒感染等因素相关。
2.全身性疾病:
心血管疾病,高血压患者中约有一定比例会出现耳鸣,血压波动时可能影响内耳的血液供应,从而引发耳鸣;动脉粥样硬化时,血管狭窄等改变会影响血液循环,也可能导致耳鸣。
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异常时可能出现耳鸣,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都可能通过影响身体的代谢等多种机制波及内耳;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伤内耳的神经和血管,进而导致耳鸣,且糖尿病病程较长者发生耳鸣的风险相对更高。
其他如颈椎病,颈椎骨质增生等病变可能压迫颈部血管、神经,影响头部血液供应,包括内耳的血液供应,从而引起耳鸣;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也可能导致耳鸣,常见于长期精神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的人群,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会影响身体多个系统的平衡,包括耳部的神经调节等。
二、及时就医检查
1.耳部专科检查:
耳镜检查,通过耳镜可以直接观察外耳道、鼓膜的情况,明确是否有耵聍栓塞、外耳道炎症、鼓膜穿孔等问题,儿童进行耳镜检查时需轻柔操作,避免损伤外耳道;听力学检查,包括纯音听阈测试、声导抗测试等,纯音听阈测试能了解患者不同频率的听力损失情况,声导抗测试可以评估中耳的功能状态,比如是否存在中耳积液等情况,对于诊断耳部疾病导致的耳鸣非常重要。
2.全身性疾病相关检查:
对于怀疑心血管疾病导致耳鸣的患者,需要进行血压测量、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血压测量能直观了解血压水平,心电图可检测心脏的电活动情况,心脏超声能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内分泌疾病相关检查包括甲状腺功能检查(如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等)、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可以明确甲状腺的功能状态,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能反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对于颈椎病相关耳鸣,可能需要进行颈椎X线、CT或MRI检查,以明确颈椎的病变情况。
三、针对性处理措施
1.耳部疾病治疗:
耵聍栓塞引起的耳鸣,可由专业医生用耵聍钩取出耵聍,或用碳酸氢钠滴耳液软化耵聍后冲洗取出,儿童操作时要特别小心,避免损伤外耳道;中耳炎的治疗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但具体用药需遵医嘱,同时可使用耳部局部用药,如抗生素滴耳液等;梅尼埃病的治疗可使用改善内耳循环的药物,如倍他司汀等,也可根据病情采取低盐饮食等一般治疗措施;突发性耳聋需要及时治疗,可能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改善内耳循环药物等,有的还需要进行高压氧治疗等。
2.全身性疾病治疗:
高血压患者需要根据血压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进行降压治疗,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需要采取综合治疗,包括控制血脂(使用他汀类药物等)、改善生活方式等;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治疗,如甲状腺功能亢进使用抗甲状腺药物,甲状腺功能减退补充甲状腺激素;糖尿病患者要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和药物治疗等将血糖控制平稳,常用药物有二甲双胍、胰岛素等;颈椎病患者可采取牵引、理疗等治疗方法,严重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患者需要调整生活方式,缓解精神压力,必要时可使用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的药物,如谷维素等。
四、生活方式调整
1.避免噪音暴露:
尽量减少处于高分贝噪音环境中,例如长时间佩戴耳机听音乐时,要控制音量和时间,避免长时间处于工厂车间、建筑工地等噪音较大的场所,儿童尤其要注意,因为儿童的内耳还在发育中,更易受到噪音损伤,长期处于噪音环境可能会加重耳鸣或导致新的听力问题。
2.规律作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成年人一般需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儿童睡眠时间相对更长,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各系统的修复和调节,包括内耳的神经调节等,长期熬夜、作息不规律可能会影响自主神经功能,进而加重耳鸣症状。
3.合理饮食:
保持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坚果等,维生素B族对神经系统有一定保护作用,坚果中富含的营养成分对耳部健康可能有益;减少高盐、高脂、高糖食物的摄入,高盐饮食可能会加重高血压患者的病情从而间接影响耳鸣,高脂、高糖饮食不利于心血管健康和内分泌稳定,可能对耳鸣产生不利影响。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经常耳鸣需要特别重视,因为儿童表述可能不准确,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的行为表现,如是否对声音反应异常等。儿童耳鸣可能与耵聍栓塞、上呼吸道感染引发的中耳炎等常见原因有关,在治疗时要选择儿童适用的安全治疗方法,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听力等有影响的不恰当药物,同时要注意儿童的生活环境,避免噪音等不良因素刺激。
2.老年人:
老年人经常耳鸣可能与多种全身性疾病相关,如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的发生率相对较高。老年人在治疗耳鸣时要综合考虑其基础疾病情况,用药时要更加谨慎,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要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要适合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比如适当运动要选择温和的方式,如散步等,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身体负担。
3.孕妇:
孕妇经常耳鸣需要谨慎处理,因为很多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如果是疾病导致的耳鸣,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检查和治疗方法,生活方式调整方面要特别注意营养的均衡,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同时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因耳鸣带来的焦虑情绪影响自身和胎儿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