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原位癌
原位癌是癌细胞局限于上皮层内未突破基底膜的早期癌,有特定细胞形态和生物学行为特点,发病与遗传、免疫等内因及化学、物理、生物等外因有关,好发于子宫颈、皮肤等部位且有多种常见类型,诊断可通过影像学、细胞学、组织病理学检查,治疗以手术和局部治疗为主,早期发现及时治疗预后较好,未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浸润癌预后变差。
一、原位癌的定义
原位癌又称上皮内癌、侵袭前癌,是指癌细胞局限于上皮层内,未突破基底膜向下浸润生长的早期癌。它是癌症发展的起始阶段,具有特定的细胞形态和生物学行为特点。
(一)细胞形态特点
在显微镜下观察,原位癌的癌细胞形态具有异型性,表现为细胞大小、形态不一,核大、深染,核质比例增大,核分裂象增多,但一般不见病理性核分裂象。不过其基底膜完整,这是与浸润癌的重要区别之一。例如,子宫颈原位癌的癌细胞可累及上皮全层,但基底膜保持完整。
二、原位癌的发病机制
(一)内因方面
1.遗传因素:某些遗传性基因突变可能增加患原位癌的风险。例如,BRCA1/BRCA2基因突变与乳腺癌、卵巢癌等的发生密切相关,这些基因突变会影响细胞的正常修复机制,使得细胞容易发生恶性转化,进而发展为原位癌等病变。
2.免疫系统功能:人体的免疫系统对监控和清除异常细胞起着重要作用。当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时,如患有免疫缺陷疾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情况,机体对癌细胞的监视和清除能力下降,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并发展为原位癌的概率可能增加。对于老年人,由于其免疫系统功能逐渐衰退,相对更易受到原位癌的威胁。
(二)外因方面
1.化学致癌因素: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可诱发原位癌。例如,长期接触多环芳烃类物质(如煤焦油、沥青等)与皮肤癌的发生有关;长期摄入含有亚硝酸盐的食物,在体内可转化为亚硝胺,亚硝胺是一种强致癌物质,与食管癌、胃癌等的发生有一定关联。长期吸烟的人群,烟草中的多种化学物质可损伤呼吸道上皮细胞,增加肺癌等原位癌的发病风险。
2.物理致癌因素:紫外线辐射是引起皮肤原位癌的重要物理因素之一。长期暴露在阳光下,尤其是紫外线强度较高的环境中,皮肤细胞受到紫外线损伤,DNA发生突变,进而可能发展为原位癌。另外,电离辐射也可导致细胞癌变,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的职业人群,如放射科工作人员等,患放射性相关肿瘤的原位癌阶段风险增加。
3.生物致癌因素:某些病毒感染与原位癌的发生相关。例如,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子宫颈原位癌、肛门癌等密切相关;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在病毒持续感染的情况下,肝细胞发生病变,逐渐发展为原位癌等阶段。
三、原位癌的好发部位及常见类型
(一)好发部位
原位癌可发生在多个部位,常见的有子宫颈、皮肤、食管、乳腺、胃、支气管等部位。例如,子宫颈是女性原位癌的好发部位之一;皮肤的暴露部位如面部、手部等也是皮肤原位癌的常见发生部位;食管的鳞状上皮部位容易发生食管鳞状上皮原位癌;乳腺的导管内原位癌也是乳腺癌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原位癌类型。
(二)常见类型
1.子宫颈原位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中常见的原位癌类型。多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有关,通过宫颈细胞学检查(如TCT检查)等可早期发现。
2.乳腺导管内原位癌:发生在乳腺导管内,癌细胞局限于导管基底膜内。临床上可通过乳腺钼靶X线检查、乳腺超声检查等发现,患者可能表现为乳腺导管内异常的细胞增生等情况。
3.食管鳞状上皮原位癌:多见于食管鳞状上皮分布区域,与长期吸烟、饮酒、进食过热过硬食物等刺激因素有关,通过食管镜检查并取组织活检可明确诊断。
4.皮肤鲍恩病:属于皮肤原位癌的一种,好发于老年人,表现为皮肤出现暗红色斑片或斑块,边界清楚,表面可有鳞屑等改变。
四、原位癌的诊断方法
(一)影像学检查
1.乳腺X线摄影:对于乳腺导管内原位癌的诊断有一定价值,可发现乳腺内是否存在可疑的钙化等异常情况,有助于早期发现乳腺原位癌。例如,乳腺导管内原位癌可能表现为簇状分布的微小钙化灶等。
2.超声检查:在多种原位癌的诊断中可作为初步筛查手段。如对于甲状腺原位癌,甲状腺超声可发现甲状腺内异常的结节等病变,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原位癌的可能。
(二)细胞学检查
1.宫颈细胞学检查(TCT):是筛查子宫颈原位癌及宫颈癌的重要方法。通过采集宫颈表面的细胞进行涂片检查,可发现是否存在异型的癌细胞,对子宫颈原位癌的早期发现具有重要意义。
2.痰液细胞学检查:对于支气管原位癌的诊断有一定帮助,通过收集患者痰液,查找其中是否存在癌细胞,若发现异型癌细胞则提示可能存在支气管原位癌等病变。
(三)组织病理学检查
这是诊断原位癌的金标准。通过手术切除、活检等方式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切片检查,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等情况,明确是否为原位癌以及具体的病理类型等。例如,对于皮肤可疑病变进行活检,通过病理检查可确诊是否为皮肤原位癌如鲍恩病等。
五、原位癌的治疗及预后
(一)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是原位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对于大多数原位癌,通过手术切除病变组织可达到治愈的目的。例如,子宫颈原位癌可通过宫颈锥形切除术等手术方式切除病变的宫颈组织;乳腺导管内原位癌可采用乳腺区段切除术等手术切除病灶。手术切除范围需根据病变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以确保完整切除癌细胞。
2.局部治疗:对于一些特殊部位的原位癌,可采用局部治疗方法。如皮肤原位癌可采用冷冻治疗、激光治疗等局部破坏癌细胞的方法。冷冻治疗是利用低温使癌细胞坏死脱落;激光治疗则是通过激光的热能破坏癌细胞组织。
(二)预后
原位癌由于癌细胞局限于上皮层内,未发生浸润转移,所以如果能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预后通常较好,多数患者可达到临床治愈,对生存期的影响较小。例如,早期子宫颈原位癌经手术等治疗后,5年生存率较高;乳腺导管内原位癌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后,预后也往往较为理想。但如果原位癌未能及时发现和治疗,病情可能进一步发展为浸润癌,预后则会变差。同时,不同类型的原位癌预后也存在一定差异,一般来说,发现越早、治疗越及时,预后越好。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在治疗后需要更加注重康复护理,定期进行复查,因为老年人机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弱,且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需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