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结肠癌
结肠癌是结肠部位由黏膜上皮细胞恶变形成的恶性肿瘤,发病与遗传、生活方式、肠道疾病等因素相关,有排便习惯等临床表现,可通过粪便隐血试验等诊断,治疗有手术、化疗、放疗等,预后与分期等有关,可通过健康饮食、适度运动、定期筛查预防。
一、结肠癌的定义
结肠癌是发生在结肠部位的恶性肿瘤,结肠是大肠的一部分,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等部分,结肠癌就是结肠黏膜上皮细胞在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发生恶变形成的肿瘤。
二、结肠癌的发病原因
1.遗传因素
约20%-30%的结肠癌与遗传因素相关。比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患者肠道内会出现大量腺瘤性息肉,如果不及时治疗,几乎100%会发展为结肠癌。林奇综合征(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也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携带相关基因突变的人群患结肠癌的风险显著增加,其发病风险比一般人群高很多,且发病年龄相对较早。
2.生活方式因素
饮食:长期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纤维的饮食是结肠癌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脂肪饮食会使肠道内胆汁酸分泌增加,胆汁酸在肠道细菌作用下可转化为致癌物质;高蛋白饮食会增加肠道内致癌物质的产生;而低膳食纤维饮食会使粪便通过肠道的时间延长,肠道黏膜与致癌物质接触时间增加。例如,西方发达国家结肠癌发病率较高,与他们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纤维的饮食结构密切相关。
吸烟:吸烟是结肠癌的危险因素之一。烟草中的多种致癌物质,如多环芳烃、亚硝胺等,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肠道,影响肠道细胞的正常代谢,增加结肠黏膜发生癌变的几率。有研究表明,吸烟者患结肠癌的风险比不吸烟者高。
缺乏运动:运动量不足会导致肠道蠕动减慢,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肠道黏膜与致癌物质接触时间增加,同时还可能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使机体对癌细胞的监视和清除能力下降,从而增加患结肠癌的风险。
3.肠道疾病因素
结肠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是结肠癌的癌前病变。腺瘤性息肉具有一定的恶变潜能,随着息肉体积的增大、数量的增多以及不典型增生程度的加重,恶变的可能性逐渐增加。例如,直径大于2cm的腺瘤性息肉恶变率明显高于小息肉。
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长期处于炎症状态,肠道黏膜反复修复,在这个过程中容易发生基因突变,从而增加结肠癌的发病风险。溃疡性结肠炎病程超过10年的患者,患结肠癌的风险明显高于一般人群。
三、结肠癌的临床表现
1.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改变
这是结肠癌常见的早期表现之一。患者可出现排便次数增多,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例如,原本排便规律的人突然出现大便次数增多,一天排便3-5次甚至更多。粪便性状也可发生改变,可出现便血,多为暗红色或鲜红色血液,与粪便混合;也可出现黏液便,粪便中可带有黏液。
2.腹痛
早期腹痛症状多不明显,常为隐痛、胀痛等。随着病情进展,肿瘤增大可导致肠道梗阻,出现腹部绞痛。例如,肿瘤引起肠道部分梗阻时,患者可出现阵发性腹部绞痛,伴有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3.腹部肿块
当肿瘤生长到一定大小,或发生肠套叠等情况时,可在腹部摸到肿块。肿块质地较硬,表面不光滑,可活动或固定。一般右侧结肠癌以腹部肿块为首发症状者较多见。
4.全身症状
患者可出现消瘦、乏力、贫血等全身症状。由于肿瘤生长消耗机体能量,加上慢性失血等原因,患者会逐渐出现体重下降、身体虚弱、面色苍白等表现。晚期患者还可能出现低热等症状。
四、结肠癌的诊断方法
1.粪便隐血试验
可作为结肠癌的初步筛查方法。粪便隐血试验阳性提示肠道可能有出血情况,需要进一步检查以明确病因。但该试验特异性不高,一些肠道良性疾病如痔疮等也可导致粪便隐血试验阳性。
2.结肠镜检查
是诊断结肠癌最直接、最准确的方法。通过结肠镜可以直接观察肠道黏膜的情况,发现可疑病变后还可以取组织进行病理活检,明确病变的性质。结肠镜检查能够清晰地看到结肠内的肿瘤大小、部位、形态等,对于早期结肠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3.影像学检查
腹部CT:可以了解结肠癌肿瘤的大小、形态、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有无转移等情况。例如,可发现肿瘤是否侵犯周围脏器、有无肝转移等。
磁共振成像(MRI):对盆腔等部位的病变显示较为清晰,有助于评估肿瘤在盆腔内的侵犯范围等情况。
钡剂灌肠检查:通过向肠道内注入钡剂,然后进行X线检查,可显示肠道的形态、有无充盈缺损、龛影等病变情况,对于结肠癌的诊断有一定帮助,但准确性相对结肠镜检查要低。
五、结肠癌的治疗原则
1.手术治疗
手术是结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对于早期结肠癌,可通过根治性手术切除肿瘤及周围组织。根据肿瘤的部位不同,手术方式有所差异,如右半结肠切除术、左半结肠切除术等。对于晚期结肠癌出现肠梗阻等并发症的患者,可能需要先行姑息性手术解除梗阻,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
2.化疗
可用于术前新辅助化疗,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率;也可用于术后辅助化疗,杀灭术后残留的癌细胞,降低复发转移的风险;对于晚期无法手术的患者,化疗可起到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的作用。常用的化疗药物有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等。
3.放疗
对于局部晚期结肠癌,放疗可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有助于缩小肿瘤、缓解症状。例如,可用于术前放疗以降低肿瘤分期,提高手术切除率;也可用于术后局部复发的患者,缓解局部症状。
六、结肠癌的预后及预防
1.预后
结肠癌的预后与肿瘤的分期、治疗方法等因素密切相关。早期结肠癌患者经过积极治疗,5年生存率较高;而晚期结肠癌患者预后相对较差。例如,I期结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而IV期结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则较低。
2.预防
健康饮食:保持均衡饮食,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减少高脂肪、高蛋白食物的摄入。例如,每天保证摄入30-50g膳食纤维。
适度运动:保持适量的运动,如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有助于维持肠道正常蠕动,降低结肠癌的发病风险。
定期筛查:40岁以上人群应定期进行结肠癌筛查,如粪便隐血试验、结肠镜检查等。有结肠癌家族史的人群,筛查年龄应提前,一般建议从40岁开始,或者比家族中最早发病者的年龄提前10年开始进行筛查。对于有结肠息肉等癌前病变的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随访,及时处理病变,预防结肠癌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