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疼耳鸣是怎么回事
耳朵疼耳鸣常见原因包括外耳道病变(如外耳道炎、外耳道耵聍栓塞)、中耳病变(如急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内耳病变(如梅尼埃病、突发性耳聋)及其他原因(如神经病变、全身性疾病);就医建议为突然出现剧烈症状或伴听力下降等应立即就诊,就诊时要详细描述症状及既往病史;预防措施有耳部保健(保持外耳道清洁、避免长时间噪音环境)和全身健康管理(控制基础疾病、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一、耳朵疼耳鸣的常见原因
1.外耳道病变
外耳道炎:
原因:外耳道皮肤或皮下组织的炎症,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游泳、洗澡后外耳道进水,或挖耳损伤外耳道皮肤等都易诱发。不同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病,儿童因外耳道皮肤薄嫩、易损伤且游泳等活动多,发病率可能相对较高;成年人中,长期处于潮湿环境工作或有挖耳不良习惯者易患。例如,一项针对外耳道炎患者的研究发现,约有30%的患者是由于游泳后未及时清理外耳道导致感染引发外耳道炎,进而出现耳朵疼耳鸣症状。
表现:外耳道皮肤红肿,疼痛明显,尤其在牵拉耳廓或按压耳屏时疼痛加剧,可伴有耳鸣,耳鸣多为低调性,如嗡嗡声等。
外耳道耵聍栓塞:
原因:外耳道耵聍分泌过多或排出受阻,逐渐形成团块堵塞外耳道。老年人耵聍腺分泌功能相对旺盛,且耳部肌肉松弛,耵聍易排出不畅;儿童如果频繁挖耳也可能导致耵聍积聚。当耵聍压迫外耳道皮肤时,可引起耳朵疼痛,同时耵聍刺激外耳道神经可能导致耳鸣。例如,有研究显示,在儿童群体中,因耵聍栓塞导致耳朵疼耳鸣的病例占儿童耳部相关疾病的一定比例,尤其是不注意耳部清洁的儿童。
表现:耳朵堵塞感明显,随着耵聍栓塞程度加重,疼痛逐渐明显,耳鸣可为间歇性或持续性。
2.中耳病变
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
原因:多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病原体(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通过咽鼓管侵入中耳引发感染。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高,且咽鼓管短、宽、直,更易患急性中耳炎。例如,统计数据表明,5岁以下儿童约有70%在3岁前至少患过1次急性中耳炎。
表现:耳痛较为剧烈,可为搏动性跳痛或刺痛,可伴有听力下降、耳鸣,儿童可能还会出现发热、哭闹不安等症状。
分泌性中耳炎:
原因: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或免疫反应等因素可导致。腺样体肥大是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重要病因之一,腺样体肥大堵塞咽鼓管咽口,影响中耳通气引流。例如,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约有40%-60%与腺样体肥大相关。
表现:耳内闷胀感或堵塞感,耳鸣多为低调间歇性,如“噼啪”声等,听力可有不同程度下降,儿童可能表现为对声音反应迟钝等。
3.内耳病变
梅尼埃病:
原因: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内耳膜迷路积水有关。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中青年较为多见。其发病可能与遗传、免疫、内耳微循环障碍等多种因素有关。例如,研究发现部分梅尼埃病患者有家族遗传倾向。
表现:发作性眩晕、耳鸣、耳胀满感和波动性听力下降是其典型表现。耳鸣多为低频性,发作前多有耳鸣加重,发作时耳鸣更明显,眩晕发作时患者常感自身或周围物体旋转。
突发性耳聋:
原因:可能与病毒感染、内耳血管痉挛或栓塞、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各年龄段均有发病,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例如,一些长期处于高压状态、生活不规律的中青年人群发病率有所上升。
表现: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可伴有耳鸣,耳鸣多为高调性,如蝉鸣声等,部分患者可伴有耳闷胀感、眩晕等症状。
4.其他原因
神经病变:
原因:听神经瘤等颅内肿瘤可压迫听神经,导致耳朵疼耳鸣。听神经瘤好发于中年人,女性略多于男性。肿瘤生长缓慢,早期可出现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随着肿瘤增大,可出现面部麻木、头痛等其他症状。
表现:耳鸣可为单侧持续性,听力逐渐下降,可能伴有面部感觉异常、头痛等表现。
全身性疾病:
高血压:
原因: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时,可能影响内耳的血液供应,导致耳朵疼耳鸣。高血压在中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升高,男性和女性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但有家族史、肥胖、高盐饮食等因素会增加患病风险。例如,一项大规模调查显示,高血压患者中约有20%-30%伴有耳鸣症状。
表现:耳鸣多为双侧性,与血压波动相关,血压控制不佳时耳鸣可能加重,同时可伴有头晕、头痛等高血压相关症状。
糖尿病:
原因:糖尿病可引起微血管病变,导致内耳微循环障碍,从而出现耳朵疼耳鸣。糖尿病在中老年人群中高发,有家族遗传、肥胖、缺乏运动等因素者易患病。例如,糖尿病病程较长的患者中,约有10%-20%会出现耳鸣等耳部并发症。
表现:耳鸣可为双侧性,可能伴有听力下降,同时有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如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
二、耳朵疼耳鸣的就医建议
1.及时就诊的情况
如果耳朵疼耳鸣症状突然出现且较为剧烈,或伴有听力急剧下降、眩晕、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耳鼻喉科就诊。例如,突发性耳聋患者如果能在发病后3天内得到治疗,预后相对较好,所以一旦出现突然听力下降伴耳鸣等症状需尽快就医。
2.就诊时的注意事项
患者应向医生详细描述症状出现的时间、频率、程度等情况,比如耳朵疼是持续性还是间歇性,耳鸣是高调还是低调等。同时,要告知医生既往病史,如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耳部疾病史等,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准确判断病情。
三、耳朵疼耳鸣的预防措施
1.耳部保健
保持外耳道清洁:定期清理外耳道,但要注意方法得当,避免损伤外耳道皮肤。成年人可使用干净的棉签轻轻擦拭外耳道表面,但不要深入过深;儿童由于外耳道较窄,更应注意避免自行挖耳,可在医生指导下定期清理。
避免长时间处于噪音环境:长时间暴露在噪音环境中会损伤内耳毛细胞,导致耳鸣等耳部问题。在工作或生活中,如果无法避免噪音环境,应佩戴防护耳塞等防护用具。例如,在工厂工作的工人应正确佩戴耳塞保护听力。
2.全身健康管理
控制基础疾病: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患者,应积极控制病情,按时服药,定期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有助于减少耳部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如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一般情况),糖尿病患者应使血糖控制在空腹血糖4.4-7.0mmol/L,餐后血糖≤10.0mmol/L等合理范围。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熬夜,适量运动,保持均衡饮食,减少高盐、高脂、高糖食物的摄入,这些都有助于维持全身健康,降低耳部疾病的发生几率。例如,每周应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