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有哪些症状
脑瘫患儿会出现运动障碍(包括肌张力异常、运动发育落后)、姿势异常(包括静态姿势异常、动态姿势异常)、反射异常(包括原始反射延迟消失、保护性反射减弱或缺失)、语言障碍(包括发音障碍、语言理解和表达障碍)、智力障碍(包括智力水平低于正常、认知功能异常)、癫痫发作(包括癫痫发作类型、癫痫发作对患儿的影响)等多方面的异常表现,且不同方面的异常表现与脑部病变、患儿病史、生活方式等因素相关。
一、运动障碍
1.肌张力异常:脑瘫患儿常出现肌张力异常,可表现为肌张力增高或减低。肌张力增高时,肢体僵硬,活动受限,如手指屈曲难以伸直,下肢伸直位交叉呈剪刀步态等;肌张力减低时,肢体松软,自主运动减少,例如抬头、坐立等动作困难。这与脑部病变导致对肌肉运动的调控失常有关,不同患儿因脑部受损部位和程度不同,肌张力异常的表现和程度也有差异,年龄较小的患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可能肌张力异常表现不典型,但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显现。
2.运动发育落后:在大运动和精细运动方面均会出现落后。大运动方面,正常婴儿3个月左右会抬头,4-7个月会坐,8-10个月会爬,1岁左右会走,但脑瘫患儿往往在相应月龄不能达到这些运动发育指标,比如6个月还不能稳稳抬头,1岁仍不能独坐等。精细运动方面,正常婴儿6个月左右能双手传递玩具,1岁左右能用拇指和食指捏取小物件,而脑瘫患儿可能到相应月龄仍无法完成这些动作,这是因为脑部损伤影响了运动中枢对肌肉运动的协调和控制,不同性别患儿在运动发育落后的表现上无本质差异,但可能因个体生活方式中运动锻炼情况不同而有一定程度的个体差异,若患儿缺乏足够的康复训练等干预,运动发育落后可能会更明显。
二、姿势异常
1.静态姿势异常:常见的有身体左右不对称,头部偏向一侧,脊柱侧弯等。例如患儿平卧时,一侧肢体伸展,另一侧肢体屈曲,身体呈现不对称的姿势。这是由于脑部病变导致肌肉张力不均衡,使得身体在静态时呈现出异常的姿势状态,年龄较小的患儿由于骨骼等发育尚未完全定型,姿势异常可能相对更易被纠正,但如果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影响骨骼的正常发育,不同病史的患儿,如出生时有缺氧缺血性脑病等病史的患儿,姿势异常出现的概率和严重程度往往更高。
2.动态姿势异常:在运动过程中表现出异常姿势,如行走时手臂摆动不协调,跑步时身体摇晃不稳等。患儿在尝试进行各种运动动作时,无法维持正常的姿势平衡,这是因为脑部对运动的调控功能受损,使得在运动动态过程中姿势控制出现障碍,性别对动态姿势异常的表现影响不大,但生活方式中如果缺乏足够的平衡训练等,可能会加重动态姿势异常的程度,有早产等病史的患儿动态姿势异常可能更为突出。
三、反射异常
1.原始反射延迟消失:正常婴儿出生后存在觅食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等原始反射,一般在3-6个月左右逐渐消失。而脑瘫患儿这些原始反射可能延迟消失,例如握持反射在6个月后仍持续存在,这是因为脑部损伤影响了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和反射的成熟过程,年龄越小的患儿原始反射延迟消失越容易被发现,不同性别患儿在原始反射延迟消失方面无明显性别差异,但有脑部发育畸形等病史的患儿原始反射延迟消失的情况可能更常见,且程度可能更严重。
2.保护性反射减弱或缺失:正常婴儿在受到外界刺激时会出现相应的保护性反射,如当身体倾斜时会出现调整姿势的保护性反射。脑瘫患儿的保护性反射可能减弱或缺失,比如在被轻轻推动身体时,不能及时做出有效的调整姿势反应,这是由于脑部病变影响了神经传导和对身体平衡的调控,使得保护性反射功能受损,生活方式中缺乏适当的刺激来促进保护性反射发育的患儿,保护性反射减弱或缺失的情况可能会更明显,有黄疸过高导致脑部损伤等病史的患儿保护性反射异常的概率相对较高。
四、语言障碍
1.发音障碍:表现为发音不清、口吃等,部分患儿可能存在构音器官的运动协调障碍,导致无法准确发出某些音。这是因为脑部病变可能影响了与语言发音相关的神经中枢或肌肉的协调功能,年龄较小的患儿语言发育本身处于关键阶段,脑部损伤对语言发音的影响可能更为显著,不同性别患儿在发音障碍的表现上无本质区别,但如果患儿在语言发育关键期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语言康复训练,发音障碍可能会加重,有脑部感染病史的患儿发音障碍出现的可能性相对较大。
2.语言理解和表达障碍:患儿可能存在语言理解困难,不能准确理解他人的话语含义,同时语言表达能力也较差,可能出现词汇量少、语句不完整等情况。这是由于脑部受损影响了语言中枢对语言信息的处理和表达功能,性别对语言理解和表达障碍的表现影响不大,但生活方式中缺乏丰富的语言环境刺激等,会不利于患儿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发展,有早产且出生体重过低等病史的患儿语言理解和表达障碍的风险相对较高。
五、智力障碍
1.智力水平低于正常:部分脑瘫患儿会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智力测试结果低于同龄正常儿童的平均水平。这是因为脑部损伤可能累及了大脑的智力相关区域,影响了大脑的发育和功能,年龄较小的患儿智力障碍可能不易被早期发现,但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显现出来,不同性别患儿在智力障碍的发生概率上无明显差异,但如果患儿在出生后没有得到良好的营养支持和早期干预等,智力障碍可能会更为严重,有先天性脑部发育畸形等病史的患儿智力障碍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2.认知功能异常:患儿可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学习能力差等认知功能异常表现。例如在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时,比正常儿童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且掌握程度较低,这是由于脑部病变影响了大脑的认知功能区域,导致认知过程出现障碍,生活方式中如果缺乏良好的教育和认知训练环境,认知功能异常可能会进一步加重,有围产期窒息病史的患儿认知功能异常的风险相对较高。
六、癫痫发作
1.癫痫发作类型:脑瘫患儿可能伴有癫痫发作,常见的发作类型有强直-阵挛发作、失神发作等。强直-阵挛发作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全身肌肉强直收缩后接着出现阵挛性抽搐;失神发作表现为突然发生和突然终止的意识丧失,正在进行的活动中断等。这是因为脑部病变导致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不同患儿癫痫发作的类型和频率因脑部损伤的具体情况不同而有所差异,年龄较小的患儿癫痫发作可能不太典型,需要仔细观察和专业评估,性别对癫痫发作类型的影响不大,但如果患儿脑部损伤较为严重,癫痫发作的频率可能会更高,有脑部外伤病史等的患儿癫痫发作的可能性相对增加。
2.癫痫发作对患儿的影响:频繁的癫痫发作会影响患儿的脑功能进一步损伤,加重运动、智力等方面的障碍,还可能对患儿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导致患儿在日常生活、学习等方面出现诸多困难,需要及时进行抗癫痫治疗等干预措施来控制发作,以减少对患儿的不良影响,在生活方式中要避免让患儿处于可能诱发癫痫发作的环境因素中,如过度疲劳、强烈声光刺激等,有癫痫家族史等情况的患儿需要更加密切关注癫痫发作情况并进行规范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