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癌是怎么回事
咽喉癌是头颈部常见恶性肿瘤,包括鼻咽癌、口咽癌、喉癌等。其病因有吸烟、饮酒、病毒感染、职业因素、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及年龄性别差异;临床表现有声音嘶哑、咽喉异物感疼痛、吞咽困难、颈部肿块、呼吸困难等;诊断靠影像学检查(喉镜、CT、MRI)和病理活检;治疗有手术、放疗、化疗;预后受肿瘤分期、病理类型、治疗方式影响,需康复随访;预防要戒烟限酒、改善工作环境、注意饮食健康、定期体检、治疗癌前病变、增强免疫力。
一、咽喉癌的定义
咽喉癌是发生于咽喉部位的恶性肿瘤,包括鼻咽癌、口咽癌、喉癌等,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二、咽喉癌的病因
1.吸烟:长期大量吸烟是咽喉癌的重要危险因素,烟草燃烧产生的多种致癌物质,如多环芳烃、亚硝胺等,可直接作用于咽喉黏膜,导致细胞基因突变,引发癌变。据相关研究统计,长期吸烟者患咽喉癌的风险比不吸烟者高数倍。
2.饮酒:酒精可刺激咽喉黏膜,损伤黏膜屏障,同时酒精是许多致癌物的溶剂,能促进致癌物的吸收,长期大量饮酒会增加咽喉癌的发病几率。
3.病毒感染:例如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口咽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某些亚型的HPV可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干扰细胞的正常生长调控,导致细胞癌变。
4.职业因素:长期接触某些职业性致癌物质,如石棉、芥子气、镍等,工人患咽喉癌的风险明显增高。例如在石棉加工厂工作的工人,由于长期吸入石棉纤维,咽喉癌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
5.环境因素:空气污染,包括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中的有害物质,长期暴露其中会对咽喉黏膜造成损害,增加患癌风险;此外,过度暴露于紫外线辐射等环境因素也可能与咽喉癌的发生有一定关联。
6.遗传因素:部分咽喉癌具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某些基因的突变或异常表达可能增加个体患咽喉癌的遗传易患性,但遗传因素通常不是单独致病因素,往往需要与上述环境、生活等因素共同作用才会引发疾病。
7.年龄与性别:咽喉癌多见于中老年人群,发病年龄一般在40岁以上,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等更为普遍有关。
三、咽喉癌的临床表现
1.声音嘶哑:喉癌患者早期常出现声音嘶哑,且呈进行性加重,这是因为肿瘤累及声带或侵犯喉返神经,导致声带运动受限或麻痹。例如喉癌患者最初可能只是说话时声音稍哑,随着肿瘤增大,声音嘶哑会逐渐加重,甚至完全失音。
2.咽喉部异物感、疼痛:患者常感觉咽喉部有异物,吞咽时不适或疼痛,尤其是口咽癌和下咽癌患者较为常见。疼痛可能会放射至耳部,影响患者的进食和吞咽功能。
3.吞咽困难:随着肿瘤的生长,咽喉部的占位性病变会导致吞咽困难,开始可能只是固体食物吞咽困难,逐渐发展为流质食物也难以咽下。例如下咽癌患者会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吞咽梗阻感,严重影响营养摄入。
4.颈部肿块:部分患者可在颈部摸到肿块,多为无痛性肿块,质地较硬,活动度差,这是由于肿瘤转移至颈部淋巴结所致。例如鼻咽癌患者常首先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
5.呼吸困难:当肿瘤阻塞呼吸道时,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这在喉癌晚期较为常见,是由于肿瘤侵犯喉部、堵塞气道引起。
四、咽喉癌的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喉镜检查:包括间接喉镜、直接喉镜、纤维喉镜等,可直接观察咽喉部的病变情况,如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等,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活检,这是确诊咽喉癌的重要依据。例如纤维喉镜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到喉部细微的病变,便于早期发现肿瘤。
CT检查:能清晰显示咽喉部的解剖结构,有助于判断肿瘤的侵犯范围,如是否侵犯周围的肌肉、骨骼等组织,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MRI检查: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在判断肿瘤与周围血管、神经等结构的关系方面具有优势,尤其适用于早期发现肿瘤的颅内侵犯等情况。
2.病理活检:通过喉镜或颈部肿块穿刺等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明确肿瘤的病理类型,这是确诊咽喉癌的金标准。不同病理类型的咽喉癌在治疗和预后上有所不同,例如鳞状细胞癌是咽喉癌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
五、咽喉癌的治疗
1.手术治疗:根据肿瘤的部位、大小和分期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喉部分切除术、全喉切除术、下咽癌根治术等。手术的目的是切除肿瘤组织,尽可能保留患者的吞咽和呼吸功能。例如对于早期喉癌患者,可采用喉部分切除术,保留部分喉部结构和功能;而对于晚期肿瘤侵犯范围较广的患者,可能需要行全喉切除术,术后患者将失去发声功能,但可通过食管发音等方式恢复一定的交流能力。
2.放射治疗:可作为单独治疗手段用于早期咽喉癌患者的根治性治疗,也可与手术联合用于中晚期患者的综合治疗。放射治疗是利用放射线杀死肿瘤细胞,可分为外照射和内照射等方式。例如对于不能耐受手术或手术切除不彻底的患者,术后辅助放射治疗可以降低局部复发率。
3.化疗:多用于晚期咽喉癌患者的姑息治疗或与手术、放疗联合的综合治疗。化疗药物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全身,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例如顺铂、5-氟尿嘧啶等化疗药物常被用于咽喉癌的化疗方案中。
六、咽喉癌的预后
1.影响预后的因素
肿瘤分期:早期咽喉癌患者的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较高;而晚期患者由于肿瘤已发生转移或侵犯范围广泛,预后相对较差。例如早期喉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达80%以上,而晚期喉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则明显降低。
病理类型:不同病理类型的咽喉癌预后有所差异,一般来说,高分化的肿瘤恶性程度较低,预后相对较好;低分化的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
治疗方式:规范、合理的综合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预后,如手术联合放疗、化疗的综合治疗效果往往优于单一治疗方式。
2.康复与随访:患者治疗后需要进行长期的康复随访,包括定期复查喉镜、CT等检查,监测肿瘤是否复发;同时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对于全喉切除患者)、营养支持等,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康复随访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七、咽喉癌的预防
1.戒烟限酒:尽量避免吸烟,减少饮酒量,尤其是长期大量吸烟者和饮酒者应积极戒烟限酒,降低咽喉癌的发病风险。
2.改善工作环境:对于长期接触职业性致癌物质的人群,应加强职业防护,改善工作场所的通风条件,减少致癌物质的暴露。
3.注意饮食健康: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保持均衡饮食,避免长期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降低咽喉黏膜的刺激。
4.定期体检:尤其是有咽喉癌高危因素的人群,如长期吸烟、饮酒、接触致癌物质等,应定期进行咽喉部的检查,包括喉镜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病变,早期治疗。
5.积极治疗癌前病变:如喉白斑、慢性喉炎等咽喉部的癌前病变,应积极治疗,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规范的治疗和随访,防止病变进一步发展为咽喉癌。
6.增强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如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增强机体免疫力,有助于预防疾病的发生。例如每周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可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