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附件囊肿
附件囊肿是发生在女性卵巢及输卵管部位的囊性肿物,包含卵巢功能性囊肿、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巧克力囊肿)、卵巢浆液性囊腺瘤和黏液性囊腺瘤等类型,形成与内分泌、子宫内膜异位症、遗传、炎症等因素相关,多数无症状,有症状时可表现为腹痛、月经紊乱、压迫症状等,诊断方法有妇科检查、超声检查、血清学检查、腹腔镜检查等,处理原则包括随访观察和手术治疗,需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评估处理,定期检查很重要。
一、附件囊肿的定义
附件囊肿是指发生在女性卵巢及输卵管部位的囊性肿物。卵巢和输卵管统称为附件,附件囊肿包含多种类型,其形成与多种因素相关。
二、附件囊肿的常见类型及特点
1.卵巢功能性囊肿
卵泡囊肿:多因卵泡不成熟或成熟后不排卵,卵泡持续增大形成。一般直径多在1-3厘米,多数可自行消失,常见于育龄女性,与内分泌因素有关,当体内激素水平波动时易引发。
黄体囊肿:在排卵后,黄体形成过程中,黄体血肿液化形成囊肿。若黄体囊肿较大,可能出现腹痛等症状,一般在月经周期的特定阶段出现,与黄体期的生理变化相关。
2.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巧克力囊肿)
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累及卵巢,异位的子宫内膜在卵巢内周期性出血形成的囊肿。囊肿内含有类似巧克力样的粘稠液体,多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相关,具有复发性,常见于30-40岁的育龄女性,与女性的生育史、免疫等因素有关,患者常伴有痛经进行性加重、不孕等症状。
3.卵巢浆液性囊腺瘤和黏液性囊腺瘤
浆液性囊腺瘤:是常见的卵巢良性肿瘤,由单房或多房组成,囊内为清亮浆液。多见于30-40岁女性,其发生与卵巢上皮的异常增殖有关。
黏液性囊腺瘤:一般体积较大,多房性,囊内为黏液样物质,也多见于育龄女性,病因与卵巢上皮细胞的分泌功能异常等因素相关。
三、附件囊肿的发病原因
1.内分泌因素
女性体内的雌激素、孕激素等激素水平失衡可导致附件囊肿形成。例如,卵泡囊肿和黄体囊肿的形成与排卵相关的激素变化密切相关,当激素调节紊乱时,卵泡发育或黄体形成异常,进而形成囊肿。对于育龄女性,妊娠、口服避孕药等情况可能影响激素水平,增加附件囊肿发生风险。
2.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的子宫内膜种植在卵巢等附件部位,随着月经周期反复出血,逐渐形成巧克力囊肿。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家族史的女性,发病风险相对较高,且此类女性的生活方式如长期精神压力大等可能影响免疫功能,间接促进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附件囊肿的形成。
3.遗传因素
部分卵巢浆液性囊腺瘤和黏液性囊腺瘤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某些特定的基因变异可能增加患此类附件囊肿的风险。有卵巢囊肿家族史的人群,相比普通人群,需要更密切关注附件情况,定期进行检查。
4.炎症因素
盆腔炎症可能波及附件,引起输卵管、卵巢周围组织粘连,影响其正常功能,导致囊肿形成。例如盆腔炎性疾病反复发作的女性,附件囊肿发生几率可能增加,这类女性的生活方式中如果不注意个人卫生等,容易诱发盆腔炎症,进而增加附件囊肿风险。
四、附件囊肿的临床表现
1.多数无症状
较小的附件囊肿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多在妇科检查或超声检查时偶然发现。对于无症状的附件囊肿,需要根据囊肿的大小、性质等定期随访观察。例如,对于直径小于5厘米的单纯性卵泡囊肿,很多女性可能没有任何不适表现,可每隔1-3个月进行超声复查,观察囊肿变化。
2.有症状时的表现
腹痛:当附件囊肿较大时,可能出现下腹部隐痛或胀痛,若囊肿发生扭转、破裂等并发症时,会出现突然的剧烈腹痛。例如卵巢囊肿蒂扭转时,患者会突发一侧下腹部剧烈疼痛,常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这种情况在体位突然改变时更容易发生,如突然转身、剧烈运动等,对于育龄女性需要高度重视。
月经紊乱:某些附件囊肿可能影响卵巢的正常功能,导致月经周期紊乱、经量异常等。如卵巢功能性囊肿可能引起月经间期出血、经期延长等,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的巧克力囊肿患者常伴有痛经进行性加重以及月经失调,这类女性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月经周期的变化,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就医检查。
压迫症状:较大的附件囊肿可能压迫周围组织,如压迫膀胱引起尿频、尿急,压迫直肠引起便秘等症状。对于体型较瘦、囊肿较大的女性,更容易出现压迫症状,需要关注自身是否有相关不适表现,及时进行检查评估囊肿情况。
五、附件囊肿的诊断方法
1.妇科检查
医生通过双合诊或三合诊检查,可初步了解附件区是否有包块,包块的大小、质地、活动度等情况。例如,触摸到附件区有囊性包块,边界是否清晰等,这为进一步检查提供初步线索。但妇科检查的准确性有限,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手段。
2.超声检查
超声是诊断附件囊肿的常用方法,可清晰显示附件区囊肿的大小、形态、囊壁情况、内部回声等。通过超声检查能区分囊肿是单纯性还是复杂性,是液性还是实性等。例如,超声下可见卵巢部位有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区,边界清晰,多提示为单纯性囊肿;若内部有分隔、光点等,则可能为复杂性囊肿,需要进一步评估。超声检查对不同年龄、不同生活方式的女性都适用,操作简便、无创。
3.血清学检查
对于某些附件囊肿,如卵巢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等,可检测相关肿瘤标志物,如CA125、CA199等。但肿瘤标志物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恶性肿瘤,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例如,CA125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癌等情况时可能升高,需要结合超声等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对于有相关病史或家族史的女性,血清学检查更有意义。
4.腹腔镜检查
对于诊断困难或考虑为卵巢肿瘤的附件囊肿,腹腔镜检查可直接观察附件情况,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囊肿性质。腹腔镜检查是有创检查,一般在其他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时才考虑使用,对于育龄女性,需要权衡检查的利弊,考虑其对生育等方面的影响。
六、附件囊肿的处理原则
1.随访观察
对于较小的、无症状的附件囊肿,尤其是考虑为功能性囊肿的情况,可定期进行超声复查,观察囊肿的变化。一般建议每隔1-3个月复查一次超声。例如,直径小于5厘米的单纯性卵泡囊肿,多数可在2-3个月经周期后自行消失,这种情况下可通过定期随访观察其转归,无需特殊治疗。对于不同年龄的女性,随访频率可能有所调整,如青春期女性附件囊肿可能与内分泌波动相关,随访需要更关注其生长变化情况。
2.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当附件囊肿较大(直径大于5厘米)、持续存在超过3个月、怀疑为恶性肿瘤、出现并发症(如扭转、破裂等)时需要考虑手术治疗。例如,卵巢囊肿蒂扭转一经确诊需尽快手术,以避免卵巢缺血坏死;对于考虑为卵巢恶性肿瘤的附件囊肿,需要进行手术切除并进一步进行病理分期等。手术方式包括卵巢囊肿剥除术、患侧附件切除术、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等,具体手术方式根据患者年龄、生育需求、囊肿性质等因素综合决定。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女性,尽量采取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方式;对于无生育需求的年龄较大女性,可能考虑行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等。
总之,附件囊肿是女性常见的妇科疾病,需要根据其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处理,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超声等相关检查对于早期发现和处理附件囊肿非常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