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肿瘤是怎么回事
口腔颌面部肿瘤包括良性和恶性肿瘤,良性肿瘤多源于上皮、间叶组织,生长缓慢,局部压迫周围组织;恶性肿瘤有鳞状细胞癌、腺癌等,具侵袭性和转移性,威胁生命。病因有外部理化、生物因素及内部遗传、内分泌、免疫因素。临床表现良性肿瘤生长慢、边界清,恶性肿瘤生长快、边界不清等。诊断靠临床检查、影像学及病理检查。治疗良性肿瘤多手术切除,恶性肿瘤有手术、放疗、化疗等,儿童治疗需兼顾生长发育等因素
一、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定义
口腔颌面部肿瘤是指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的肿瘤性病变,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口腔颌面部涵盖口腔内的唇、舌、牙龈、腭等部位以及面部的腮腺、颌下腺等腺体组织等区域。
二、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分类及特点
(一)良性肿瘤
1.来源与常见类型:多来源于上皮组织、间叶组织等。例如牙龈瘤,多与局部刺激如菌斑、牙石等长期刺激牙龈组织有关,常见于中青年人群,一般生长缓慢,呈圆形或椭圆形,有蒂或无蒂,颜色与正常牙龈相近或呈暗红色,质地坚实。
2.对机体影响:通常不会转移,主要是局部生长,可能会压迫周围组织,但一般不会危及生命,不过较大的良性肿瘤可能会影响口腔的功能,如咀嚼、语言等,在儿童中若良性肿瘤生长在影响面部发育的部位,可能会对其面部正常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二)恶性肿瘤
1.来源与常见类型:常见的有鳞状细胞癌,好发于40-60岁的中老年人,与长期吸烟、饮酒、口腔卫生不良、咀嚼槟榔等因素有关;腺癌多见于小唾液腺,如腭部等,发病年龄相对较广。
2.对机体影响: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会破坏周围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如晚期口腔鳞状细胞癌可能导致患者无法正常进食、说话困难等,还可能通过淋巴循环或血液循环转移至身体其他部位,如肺、肝、骨等,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在儿童恶性口腔颌面部肿瘤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恶性程度往往较高,病情进展迅速,对儿童的生长发育、身心健康影响极大。
三、口腔颌面部肿瘤的病因
(一)外部因素
1.理化因素
化学物质:长期接触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化学物质,以及酒精等,会增加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发病风险,有研究表明长期吸烟者患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几率比不吸烟者高数倍;咀嚼槟榔也被明确证实与口腔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槟榔中的某些成分具有细胞毒性和致突变性等。
物理因素:长期紫外线照射可能与面部皮肤的恶性肿瘤有关,如皮肤癌,但在口腔颌面部相对较少见;口腔内长期存在的锐利牙尖、残根等慢性刺激,可导致局部组织反复损伤、修复,进而诱发癌变,这种情况在有不良口腔修复体或牙齿排列不齐的人群中较为常见。
2.生物因素: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口腔癌的发生有一定关联,尤其是高危型HPV感染,在部分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中可检测到HPVDNA。
(二)内部因素
1.遗传因素:某些遗传性综合征与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发生相关,如神经纤维瘤病患者可能伴有口腔颌面部的神经纤维瘤等肿瘤性病变;家族中有口腔颌面部肿瘤病史的人群,其发病风险可能相对较高,但并非绝对会发病,遗传因素是通过影响机体的易感性等起作用。
2.内分泌因素:内分泌紊乱可能与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发生有关,例如女性在月经周期、妊娠期等内分泌变化较大的时期,口腔组织可能会有一定的生理变化,但一般不会直接导致肿瘤发生,但对于本身有肿瘤易感因素的人群,内分泌紊乱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在儿童中内分泌因素导致口腔颌面部肿瘤相对较少见,但如果是内分泌相关的先天性疾病可能会有影响。
3.机体免疫状态: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等,对肿瘤细胞的监视、清除能力下降,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发病风险可能增加,儿童免疫系统尚不完善,相对成人免疫功能较弱,但儿童口腔颌面部肿瘤中因免疫因素导致的相对较少,多与先天发育等其他因素相关。
四、口腔颌面部肿瘤的临床表现
(一)良性肿瘤
1.局部表现:一般生长缓慢,肿瘤边界清楚,与周围组织分界明显,活动度较好,表面黏膜多正常,除非肿瘤较大压迫周围组织导致黏膜变薄等情况。例如腮腺多形性腺瘤,在腮腺部位可触及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质地中等,表面光滑,与皮肤及周围组织无粘连。
2.对功能影响:根据肿瘤发生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如发生在舌部的良性肿瘤可能会影响舌的运动,导致说话不清、咀嚼不便等,儿童舌部良性肿瘤若影响舌的正常发育,可能会对其语言功能和进食功能产生长期不良影响。
(二)恶性肿瘤
1.局部表现:生长速度较快,肿瘤边界不清,与周围组织粘连,活动度差,表面黏膜可出现溃疡、菜花状改变等,伴有疼痛,晚期可能出现糜烂、出血等。例如口腔鳞状细胞癌,常表现为口腔内经久不愈的溃疡,边缘隆起,基底硬,伴有疼痛,随着病情进展可侵犯周围组织,导致面部肿胀、张口困难等。
2.全身表现: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可能出现消瘦、乏力、贫血等全身症状,儿童恶性口腔颌面部肿瘤全身症状出现相对较早且可能更严重,因为儿童机体对肿瘤的承受能力相对较弱,肿瘤快速生长消耗机体大量能量等,可导致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等情况。
五、口腔颌面部肿瘤的诊断
(一)临床检查
医生通过视诊观察口腔颌面部的外观、黏膜情况等;触诊了解肿瘤的质地、活动度、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例如触诊腮腺肿瘤时要注意其与腮腺导管口的关系等。在儿童检查时要注意患儿的配合度,可通过温和的方式进行检查,避免引起患儿过度紧张。
(二)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可用于了解颌骨肿瘤的情况,如颌骨囊肿、颌骨肿瘤的骨质破坏等,对于儿童要注意辐射剂量的控制,选择合适的X线检查方法。
2.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对于口腔颌面部深部肿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可明确肿瘤的大小、范围等。
3.MRI检查: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在诊断口腔颌面部肿瘤尤其是软组织肿瘤方面有独特优势,能更好地显示肿瘤与血管、神经等结构的关系。
(三)病理检查
是确诊口腔颌面部肿瘤的金标准,通过切取、钳取或穿刺吸取等方法获取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切片检查,明确肿瘤的良恶性、组织学类型等。在儿童进行病理检查时要注意操作的轻柔,减少对患儿的损伤。
六、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治疗
(一)良性肿瘤治疗
多采用手术切除,一般切除干净后预后较好。对于儿童的良性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要充分考虑面部美观和正常发育等因素,尽量选择创伤小、恢复快的手术方式,术后要密切观察伤口愈合情况以及对面部发育的影响。
(二)恶性肿瘤治疗
1.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要尽可能彻底切除肿瘤组织及周围可能受侵犯的组织,对于晚期恶性肿瘤可能需要进行扩大切除甚至联合颈部淋巴结清扫等。儿童恶性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时要更加精细,考虑到儿童的生长发育潜力,在切除肿瘤的同时尽量保留正常组织的功能和外形。
2.放疗:可作为手术的辅助治疗,也可用于不能手术的患者。儿童进行放疗时要严格掌握放疗剂量和范围,因为放疗可能会对儿童的生长发育、甲状腺功能等产生不良影响,如导致生长迟缓、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所以需要谨慎评估放疗的获益与风险。
3.化疗:可用于术前缩小肿瘤体积,术后辅助治疗以及晚期肿瘤的姑息治疗。儿童化疗要选择对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化疗药物和方案,密切监测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如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等,并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