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峡炎和咽喉炎的区别
咽峡炎与咽喉炎在解剖部位、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上存在区别。解剖部位上咽峡炎累及咽峡部,咽喉炎累及咽部和喉部;病因方面咽峡炎主要由病毒或少数细菌感染引起,咽喉炎除病毒、细菌感染外,还与环境、过敏因素有关;临床表现上咽峡炎有疱疹性、樊尚等类型表现,咽喉炎有急慢性不同表现;诊断方法依据症状、检查等;治疗原则针对不同类型采取相应对症、抗感染等治疗,特殊人群需特殊关注。
一、解剖部位
咽峡炎:咽峡是由腭垂(悬雍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及舌根共同构成的环形狭窄部分,咽峡炎主要累及咽峡部的黏膜等组织,常见的如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疾病,病变集中在咽峡相关区域。
咽喉炎:咽喉炎包括咽部和喉部,咽部又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喉部是呼吸道的一部分,上接喉咽,下连气管。咽喉炎可累及咽部黏膜、黏膜下组织及淋巴组织,也可影响喉部黏膜等,例如急性咽喉炎常表现为咽部干燥、灼热、疼痛等,可同时累及喉部出现声音嘶哑等症状。
二、病因
咽峡炎:
病毒感染:多种病毒可引起咽峡炎,如柯萨奇病毒A组、肠道病毒71型等,这些病毒通过呼吸道或消化道侵入人体,在咽峡部黏膜细胞内繁殖,导致局部炎症反应。儿童由于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容易受到病毒感染引发咽峡炎,且在集体生活环境中(如幼儿园、学校等)容易相互传播。
细菌感染:少数情况下,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细菌也可引起咽峡炎,例如链球菌性咽峡炎,多发生于学龄期儿童及青少年,细菌通过飞沫或接触传播,感染咽峡部后引发炎症。
咽喉炎:
病毒感染:常见的有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病毒感染可直接损伤咽喉部黏膜,引发炎症,尤其在季节交替、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易发生,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受累,儿童由于呼吸道发育尚未完善,相对更易受病毒侵袭引发咽喉炎。
细菌感染: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是咽喉炎的常见病因,例如急性化脓性咽喉炎,多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过度疲劳、受凉等因素可降低机体抵抗力,从而增加细菌感染引发咽喉炎的风险,成年人在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等情况下也较易发病。
环境因素:长期吸入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氨气等)、粉尘,或过度用嗓(如教师、歌手等职业人群),可刺激咽喉部黏膜,导致咽喉炎发生。例如教师由于长时间用嗓,咽喉部黏膜频繁受到摩擦和刺激,易引发慢性咽喉炎。
过敏因素: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可引起过敏性咽喉炎,过敏体质人群在接触过敏原后,咽喉部黏膜发生变态反应性炎症,出现咽痒、咳嗽等症状,春秋季花粉传播季节过敏体质者更易发病。
三、临床表现
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多见于儿童,起病急骤,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咽峡部充血,可见散在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疱疹破溃后形成小溃疡,病程约1周左右。例如患儿突然发热,体温可达39℃-40℃,同时诉说咽痛,吞咽时加重,检查可见咽峡部有疱疹。
樊尚咽峡炎:由梭形杆菌及樊尚螺旋体感染引起,主要症状为单侧咽痛,可放射至耳部,咽部检查可见一侧咽峡部有覆盖假膜的溃疡,假膜呈灰白色或黄色,周围黏膜充血,患者常有全身不适、乏力等症状,成年人相对多见。
咽喉炎:
急性咽喉炎:起病较急,初起时咽部干燥、灼热,继而疼痛,吞咽时加重,可伴有发热、头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累及喉部时可出现声音嘶哑,甚至完全失声,检查可见咽部黏膜弥漫性充血、肿胀,喉部黏膜也可充血,严重时会出现喉部水肿影响呼吸。例如成年人因受凉后出现急性咽喉炎,表现为咽部疼痛明显,吞咽困难,同时声音嘶哑,检查见咽部黏膜红肿,声带充血。
慢性咽喉炎:病程较长,症状反复发作,主要表现为咽部不适感,如异物感、灼热感、干燥感、痒感等,可伴有轻微咽痛,常有刺激性咳嗽,晨起时可出现频繁的刺激性咳嗽,伴恶心,检查可见咽部黏膜慢性充血,咽后壁有散在的淋巴滤泡增生,喉部黏膜也可能有慢性充血等表现,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病,长期吸烟、饮酒、用嗓过度者更易患慢性咽喉炎。
四、诊断方法
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如发热、咽峡部疱疹等即可初步诊断,实验室检查可发现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病毒分离可明确病毒类型,但一般临床多根据典型症状诊断。例如患儿有高热、咽峡部疱疹,结合病史即可考虑疱疹性咽峡炎。
樊尚咽峡炎:通过咽部检查发现一侧咽峡部有假膜性溃疡,取假膜做涂片检查,可找到梭形杆菌及樊尚螺旋体即可确诊。
咽喉炎:
急性咽喉炎:根据患者的症状(如咽痛、声音嘶哑等)及咽部检查(咽部黏膜充血、肿胀等)可初步诊断,若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结合血常规检查,若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提示细菌感染可能,可进一步做咽拭子培养明确致病菌。例如急性咽喉炎患者咽部黏膜明显充血肿胀,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升高,咽拭子培养发现溶血性链球菌,则可确诊为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咽喉炎。
慢性咽喉炎:主要根据病史(病程较长,有反复咽部不适症状)及咽部检查(咽部黏膜慢性充血、淋巴滤泡增生等)进行诊断,需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如咽喉部肿瘤等,可通过喉镜检查等辅助手段鉴别。例如患者有多年咽部异物感等症状,咽部检查见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喉镜检查无肿瘤等病变,可诊断为慢性咽喉炎。
五、治疗原则
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为对症治疗,注意休息,多饮水,保持口腔清洁,发热时可给予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等,儿童用药需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优先选择适合儿童的退热方式,如物理降温等,必要时使用儿童专用退热药物),咽部疼痛明显者可局部使用含漱液(如生理盐水等)缓解症状,一般病程具有自限性,病毒感染引起的无需使用抗生素。例如患儿疱疹性咽峡炎发热至38.5℃以上,可先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若体温持续不降,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儿童用对乙酰氨基酚退热。
樊尚咽峡炎:使用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类药物,一般用药1-2天症状即可改善,同时要保持口腔清洁,可用复方硼砂溶液含漱。
咽喉炎:
急性咽喉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咽喉炎以对症治疗为主,如多饮水、休息,可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等,儿童用药需谨慎),若为细菌感染引起,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同时可使用局部含片(如碘喉片等)缓解咽部不适,声音嘶哑者应尽量少说话,使喉部得到休息。例如细菌感染的急性咽喉炎患者,给予青霉素类抗生素治疗,同时含服碘喉片。
慢性咽喉炎:去除病因,如戒烟戒酒,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积极治疗鼻部及呼吸道慢性炎症等,局部可用含漱液(如呋喃西林溶液等)、含片(如银黄含片等)缓解症状,一般不使用抗生素治疗,对于淋巴滤泡增生明显者,可采用激光、冷冻等物理治疗方法,但需谨慎操作,避免对咽喉部正常组织造成过度损伤。例如慢性咽喉炎患者因长期吸烟导致病情反复,需劝导其戒烟,并使用银黄含片缓解咽部不适。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由于各器官功能发育尚未完善,在患咽峡炎或咽喉炎时,病情变化相对较快,家长需密切观察儿童的体温、精神状态、呼吸情况等,若出现高热不退、呼吸急促等情况应及时就医。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患咽喉炎时要注意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如呼吸困难等,同时在治疗时要考虑到老年人可能存在的基础疾病,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孕妇患咽峡炎或咽喉炎时,用药需格外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及药物,避免自行用药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