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癌是什么病
原位癌是癌症早期阶段,病变细胞局限于上皮层内未突破基底膜。其发病与遗传、环境、慢性炎症等因素有关,常见于皮肤、宫颈、乳腺等部位,早期症状不明显,可通过影像学、病理学检查诊断,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预后好但需定期随访,不同人群如女性、老年人、有家族遗传病史人群患原位癌各有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原位癌的定义
原位癌是指黏膜上皮层内或皮肤表皮内的非典型增生(重度)累及上皮的全层,但尚未侵破基底膜向下浸润生长的早期癌。它是癌症的最早期阶段,病变细胞主要局限于上皮层内,没有突破基底膜向周围组织浸润和转移的能力。
(一)从细胞层面看
正常细胞经过一系列基因突变等过程逐渐发展为原位癌的细胞。在原位癌阶段,细胞的异型性相对局限于上皮内,细胞核大小、形态、染色等出现异常,但还未突破基底膜这个结构屏障向深层组织侵犯。例如宫颈的原位癌,宫颈上皮细胞出现异常增生,但仍局限在宫颈上皮层内。
二、原位癌的发病机制
(一)遗传因素影响
某些遗传性的基因突变可能增加患原位癌的风险。例如,一些与肿瘤抑制基因相关的基因突变,如p53基因等发生突变时,细胞的生长调控机制出现紊乱,更容易发生异常增生进而发展为原位癌。有家族遗传肿瘤病史的人群,其亲属患原位癌的风险相对普通人群可能会有所升高,因为遗传了易导致细胞异常增殖的基因变异。
(二)环境因素作用
1.化学致癌物质:长期接触某些化学致癌物质,如多环芳烃类物质(常见于烟草烟雾、某些工业污染物中)、亚硝酸盐类物质(在一些腌制食品中含量较高)等。这些化学物质可以损伤细胞的DNA,导致基因突变,使细胞发生异常增生,逐渐发展为原位癌。例如长期吸烟的人群,肺部上皮细胞长期受到烟草中化学物质的刺激,发生原位癌的概率会增加。
2.物理致癌因素:长期暴露在紫外线辐射下,可导致皮肤细胞DNA损伤,增加皮肤原位癌的发生风险。如长期从事户外工作且没有做好防晒措施的人群,皮肤原位癌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另外,长期接触电离辐射,也可能引起细胞的遗传物质改变,引发原位癌。
(三)慢性炎症刺激
一些慢性炎症性疾病长期不愈,会对局部组织的细胞不断刺激,促使细胞反复修复再生,在这个过程中容易发生基因突变,进而发展为原位癌。例如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黏膜长期处于慢性炎症状态,胃上皮细胞不断受到刺激,发生胃原位癌的风险比一般人群高。
三、原位癌的常见发病部位及临床表现
(一)常见发病部位
1.皮肤:好发于暴露部位,如面部、颈部、手背等。表现为皮肤出现边界清楚的斑块、结节等,颜色可呈红色、白色或暗红色等,表面可能伴有鳞屑、溃疡等改变。例如鲍恩病是一种常见的皮肤原位癌,多发生于老年人,好发于头颈部、躯干和四肢等部位。
2.子宫颈:是女性常见的原位癌发病部位之一。多数患者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部分人可能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白带增多等非特异性症状。通过宫颈细胞学检查(如TCT检查)等可以早期发现宫颈原位癌。
3.乳腺:乳腺导管内原位癌是乳腺原位癌的一种常见类型,患者可能在乳腺内摸到肿块,或者通过乳腺钼靶等检查发现乳腺导管内有异常的钙化等表现。
(二)临床表现特点
原位癌在早期通常症状不明显,往往是通过常规体检或因其他偶然发现而被诊断。不同部位的原位癌有其相对特征性的表现,但总体来说,早期病变比较局限时,对机体的影响相对较小,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局部症状也相对轻微。例如皮肤原位癌早期可能只是皮肤局部的小的异常改变,容易被忽视;宫颈原位癌早期可能仅有少量阴道出血等不典型表现。
四、原位癌的诊断方法
(一)影像学检查
1.乳腺X线摄影(钼靶):对于乳腺原位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乳腺钼靶可以发现乳腺内是否有异常的钙化灶等,有助于早期发现乳腺导管内原位癌等病变。例如在乳腺钼靶检查中,如果发现乳腺导管内有细小的、成簇的钙化点,提示可能存在乳腺原位癌的可能。
2.超声检查:可用于多种部位原位癌的辅助诊断,如甲状腺原位癌、皮肤原位癌等。对于甲状腺原位癌,超声可以观察甲状腺内结节的形态、边界、血流等情况,帮助判断结节的性质。例如甲状腺原位癌的超声表现可能为甲状腺内低回声结节,边界不清等。
(二)病理学检查
1.组织活检:是诊断原位癌的金标准。通过手术切取、穿刺等方法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等变化,判断是否为原位癌以及病变的具体类型等。例如对于皮肤的可疑病变,进行皮肤组织活检,通过病理切片观察表皮内细胞的异型性等情况来确诊是否为皮肤原位癌。
2.细胞学检查:如宫颈细胞学检查(TCT),通过采集宫颈表面的细胞进行涂片、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用于筛查宫颈原位癌等病变。如果发现宫颈细胞有不典型增生等异常情况,提示可能存在宫颈原位癌的风险,需要进一步进行检查确诊。
五、原位癌的治疗
(一)手术治疗
1.局部切除:对于大多数原位癌,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根据病变的部位和大小等情况,采用局部切除的方式将病变组织完整切除。例如皮肤原位癌可以通过手术将病变的皮肤组织完整切除,切缘需要送病理检查以确保切缘阴性,即没有肿瘤细胞残留。对于宫颈原位癌,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宫颈锥切术等手术方式,将宫颈的病变组织切除。
2.扩大切除范围:在一些情况下,对于某些部位的原位癌,可能需要适当扩大切除范围,以确保彻底清除病变组织。例如部分乳腺导管内原位癌,可能需要在切除病变导管的基础上,适当扩大周围组织的切除范围,但具体要根据病变的累及范围等因素来决定。
(二)其他治疗方法
对于一些特殊部位或不适合手术的原位癌患者,可能会考虑其他治疗方法,如激光治疗等。激光治疗可以通过高能量激光破坏病变组织,达到治疗原位癌的目的。但激光治疗的适用范围相对较窄,需要根据病变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是否采用。
六、原位癌的预后及随访
(一)预后情况
原位癌由于病变局限于上皮内,没有发生浸润和转移,所以如果能够早期发现并及时进行治疗,预后通常非常好,患者的生存率很高,基本可以达到临床治愈。例如皮肤原位癌经过手术切除后,复发的概率相对较低;宫颈原位癌通过手术治疗后,大多数患者可以长期生存,不影响正常的寿命和生活质量。
(二)随访要求
患者在治疗后需要定期进行随访。随访的内容包括体格检查、相关的影像学检查(如对于乳腺原位癌治疗后可能需要定期进行乳腺超声或钼靶检查)、病理学检查(如必要时再次进行组织活检等)等。通过定期随访可以早期发现可能出现的复发等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一般来说,在治疗后的前几年,随访的间隔相对较短,如每3-6个月随访一次,随着时间的推移,可适当延长随访间隔,但需要终身进行随访观察,因为仍存在复发的可能性。
七、不同人群患原位癌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女性人群
女性患宫颈原位癌等妇科原位癌的风险相对较高。在日常生活中,女性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避免多个性伴侣等高危行为,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包括宫颈细胞学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宫颈原位癌等病变。对于已生育或有相关妇科疾病史的女性,更要重视定期的妇科筛查。
(二)老年人群
老年人患皮肤原位癌等的概率相对较高。老年人皮肤的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受到各种致癌因素的影响。在生活中,老年人要注意保护皮肤,避免长期暴露在紫外线等环境中,定期检查皮肤状况,一旦发现皮肤有异常改变,如斑块、结节等,要及时就医进行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皮肤原位癌并进行治疗。
(三)有家族遗传病史人群
有肿瘤家族遗传病史的人群,患原位癌的风险比普通人群高。这类人群需要更加密切地进行健康监测,除了常规的体检外,可能需要根据家族遗传的肿瘤类型进行针对性的筛查。例如家族中有乳腺癌遗传史的人群,需要更加频繁地进行乳腺相关检查,如乳腺超声、钼靶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乳腺原位癌等病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