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囊肿是怎么回事
子宫囊肿包括宫颈囊肿和卵巢囊肿,宫颈囊肿由慢性宫颈炎刺激或宫颈损伤致腺管阻塞形成,多数无症状,有症状时可抗感染或物理治疗,预防要注意卫生、避免宫颈损伤、防治妇科炎症;卵巢囊肿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多可随访,病理性需手术或药物治疗,预防要定期检查、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有家族史者遗传咨询。
一、子宫囊肿的定义
子宫囊肿是广义上的妇科囊肿的一种,多是宫颈囊肿和卵巢囊肿的统称。宫颈囊肿是宫颈转化区鳞状上皮取代柱状上皮过程中,新生的鳞状上皮覆盖宫颈腺管口或伸入腺管,将腺管口阻塞,导致腺体分泌物引流受阻、潴留形成的囊肿;卵巢囊肿则是卵巢内形成的囊性肿物,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等不同类型。
二、子宫囊肿的成因
(一)宫颈囊肿成因
1.炎症因素:慢性宫颈炎长期刺激宫颈组织,使宫颈腺管周围的结缔组织增生或瘢痕形成,压迫腺管,致使腺管变窄甚至阻塞,腺体分泌物引流受阻,逐渐潴留形成囊肿。例如,女性若有不洁性生活史、不注意经期卫生等情况,容易引发宫颈部位的炎症,进而增加宫颈囊肿的发生风险。
2.宫颈损伤:分娩、流产、宫腔操作等使宫颈受到损伤,也可能导致宫颈腺管阻塞,从而形成宫颈囊肿。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如育龄期女性经历过宫腔操作等,都可能因宫颈损伤而诱发宫颈囊肿。
(二)卵巢囊肿成因
1.生理性因素:在月经周期中,卵泡发育成熟后正常排卵,若卵泡未破裂或黄体退化不全等情况,可能形成生理性卵巢囊肿。这种情况常见于生育年龄的女性,一般无明显症状,多可自行消失。
2.病理性因素
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的子宫内膜种植在卵巢上,随着月经周期反复出血,形成囊肿,称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巧克力囊肿)。这种情况在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的女性中较为常见,且可能影响生育等功能。
遗传因素:某些卵巢囊肿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部分卵巢浆液性囊腺瘤等,若家族中有相关病史,个体患病风险可能增加。
三、子宫囊肿的临床表现
(一)宫颈囊肿临床表现
多数宫颈囊肿患者无明显症状,往往在妇科检查时偶然发现。当囊肿较大或合并感染时,可能出现白带增多,白带可呈黏液脓性,伴有异味,少数患者可有接触性出血等表现。不同年龄女性,如围绝经期女性若合并宫颈囊肿,由于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可能更易出现白带异常等情况。
(二)卵巢囊肿临床表现
1.生理性卵巢囊肿:一般无明显症状,多在妇科检查或超声检查时发现,部分可在1-2个月经周期后自行消失。对于育龄期女性,若发现生理性卵巢囊肿,可遵医嘱定期复查,观察其变化情况。
2.病理性卵巢囊肿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可出现痛经且进行性加重、慢性盆腔痛、不孕等症状。在生育年龄女性中较为常见,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生育功能。
较大的卵巢囊肿:可能出现下腹部坠胀、疼痛,若囊肿发生扭转或破裂,可引起急性剧烈腹痛,需要紧急就医处理。不同年龄女性,如青春期女性若患卵巢囊肿,可能因囊肿较大影响身体发育等情况,需及时关注。
四、子宫囊肿的诊断方法
(一)宫颈囊肿诊断
1.妇科检查:医生通过肉眼观察宫颈,可发现宫颈表面有单个或多个青白色小囊泡,突出于宫颈表面,内含黏液。
2.阴道镜检查:能更清晰地观察宫颈局部病变情况,有助于明确宫颈囊肿的分布、大小等,还可同时进行醋酸白试验等,辅助判断是否存在其他宫颈病变。
3.宫颈TCT(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和HPV(人乳头瘤病毒)检测:用于排除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等情况,因为宫颈囊肿患者也可能合并宫颈的其他病变,通过这两项检查可进行初步的宫颈癌筛查。不同年龄女性,如30-65岁女性是宫颈癌筛查的重点人群,需要规范进行TCT和HPV检测。
(二)卵巢囊肿诊断
1.超声检查:是诊断卵巢囊肿的常用方法,可明确囊肿的位置、大小、形态、囊实性等情况。通过超声检查能初步判断卵巢囊肿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如生理性囊肿多为单纯性、壁薄,直径一般小于5cm,且多在月经周期特定时期出现;病理性囊肿可能形态不规则、囊壁厚薄不均等。
2.肿瘤标志物检测:对于卵巢囊肿,检测CA125、HE4等肿瘤标志物有助于判断囊肿的性质。例如,卵巢上皮性癌患者血清CA125水平常升高,若卵巢囊肿患者肿瘤标志物异常升高,需高度警惕恶性病变可能,但肿瘤标志物检测只是辅助诊断手段,不能单独确诊。
3.腹腔镜检查:对于超声检查及肿瘤标志物等难以明确性质的卵巢囊肿,可考虑行腹腔镜检查,不仅可以直接观察卵巢囊肿的情况,还可在必要时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不同年龄女性,对于腹腔镜检查的耐受性等可能有所不同,医生会综合评估后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
五、子宫囊肿的治疗原则
(一)宫颈囊肿治疗
1.无症状的宫颈囊肿:一般无需治疗,定期进行妇科检查,观察囊肿的变化情况即可。对于不同年龄女性,如老年女性宫颈囊肿若无特殊变化,可适当延长复查间隔时间,但仍需关注。
2.有症状的宫颈囊肿:若合并感染等情况,可给予抗感染治疗;对于较大的囊肿或影响生活的囊肿,可采用物理治疗,如激光、冷冻、微波等治疗方法,破坏囊肿上皮,使其脱落,待其愈合。但治疗时需考虑患者年龄等因素,如年轻未生育女性在选择物理治疗时需谨慎,避免影响宫颈弹性和日后生育。
(二)卵巢囊肿治疗
1.生理性卵巢囊肿:一般可随访观察,多数可自行消失,随访期间需定期进行超声检查,监测囊肿大小变化。对于育龄期有生育需求的女性,若生理性囊肿不影响排卵等功能,可在医生指导下尝试备孕等,同时密切监测囊肿情况。
2.病理性卵巢囊肿
手术治疗:对于直径大于5cm的卵巢囊肿、持续存在的病理性囊肿(即使直径小于5cm但怀疑为肿瘤等情况)多需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可根据患者年龄、生育需求等选择,如卵巢囊肿剥除术、患侧卵巢切除术或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等。例如,年轻有生育需求的女性多尽量行囊肿剥除术保留卵巢功能;而年龄较大、无生育需求且考虑为恶性倾向的囊肿患者可能需要行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
药物治疗: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卵巢囊肿,如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可采用药物治疗,如口服避孕药、孕激素、GnRH-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等,通过抑制卵巢功能,减少囊肿的大小和症状,但药物治疗一般作为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或不能耐受手术患者的姑息治疗等。不同年龄女性在药物治疗时需考虑药物对内分泌的影响以及可能的副作用等情况,如青春期女性使用药物需更谨慎评估其对生长发育等的影响。
六、子宫囊肿的预防措施
(一)宫颈囊肿预防
1.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勤换内裤,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洗液冲洗阴道,防止破坏阴道正常菌群平衡。不同年龄女性都应注重个人卫生,尤其是经期、孕期、产期等特殊时期,更要加强外阴清洁护理。
2.避免宫颈损伤:减少不必要的宫腔操作,如避免多次流产等。在进行宫腔操作时,要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确保操作规范,降低宫颈损伤的风险。育龄期女性若有宫腔操作需求,需严格遵循术后注意事项,促进宫颈恢复。
3.积极防治妇科炎症:及时治疗阴道炎、宫颈炎等妇科炎症,防止炎症迁延不愈累及宫颈,引发宫颈囊肿等病变。女性若出现白带异常、腹痛等妇科炎症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诊治。
(二)卵巢囊肿预防
1.定期妇科检查:育龄期女性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妇科检查及超声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卵巢囊肿等病变。不同年龄女性都应重视妇科检查,尤其是30岁以上女性,卵巢肿瘤的发生风险相对增加,更需加强监测。
2.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摄入富含营养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适量运动,保持健康体重,有助于维持内分泌平衡,降低卵巢囊肿的发生风险。不同年龄、不同生活方式的女性都应注重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如年轻女性避免长期熬夜、过度节食等不良生活习惯。
3.遗传咨询:对于有卵巢囊肿家族遗传史的女性,可进行遗传咨询,了解自身患病风险,必要时进行基因检测等相关检查,以便早期采取预防措施。如有家族卵巢囊肿遗传病史的女性,需更密切关注自身卵巢情况,定期进行相关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