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烂性胃窦炎是一种发生在胃窦部的胃部疾病,属于慢性胃炎的一种特殊类型。此病一般是药物因素、不良生活方式、应激因素、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胆汁反流等因素引起的。
1.药物因素
长期或大量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这些药物会抑制胃黏膜前列腺素的合成,削弱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增加胃黏膜受损的风险,从而诱发糜烂性胃窦炎。
2.不良生活方式
长期酗酒,酒精会直接刺激胃黏膜,破坏胃黏膜的屏障功能;过度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影响胃黏膜的血液循环,降低胃黏膜的抵抗力;长期饮食不规律,如暴饮暴食、经常食用辛辣、生冷、刺激性食物等,都可能对胃窦黏膜造成损伤,引发炎症和糜烂。
3.应激因素
严重创伤、大手术、大面积烧伤、颅内病变、败血症等应激情况,会导致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引起胃黏膜微循环障碍、胃酸分泌增加,从而损伤胃窦黏膜,导致糜烂性胃窦炎。
4.幽门螺杆菌(Hp)感染
幽门螺杆菌是导致糜烂性胃窦炎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细菌能够在胃内酸性环境中生存,它会损伤胃黏膜的保护屏障,引发炎症反应,进而导致胃窦黏膜糜烂。
5.胆汁反流
当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时,胆汁、胰液等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其中的胆盐、磷脂酶A和胰酶等会破坏胃黏膜的屏障功能,损伤胃窦黏膜,引发炎症和糜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