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石症如何诊断和治疗
耳石症的诊断包括病史询问、体位诱发试验、听力检查、前庭功能检查等;治疗方法为手法复位、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前庭康复训练等。
一.诊断
1.病史询问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耳石症患者通常会有短暂的眩晕发作,发作与头位变动密切相关,如起床、躺下、翻身、弯腰、抬头等动作时突然出现眩晕,眩晕持续时间一般较短,通常不超过1分钟。还会询问眩晕发作的频率、是否有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以及是否有头部外伤、耳部疾病等病史。
2.体位诱发试验
体位诱发试验是诊断耳石症的重要方法,常用的有Dix-Hallpike试验和滚转试验。
3.听力检查
虽然耳石症主要影响平衡功能,但有时也可能伴有听力问题,因此需要进行听力检查,如纯音测听、声导抗测试等,以排除其他耳部疾病,如梅尼埃病等。
4.前庭功能检查
前庭功能检查包括眼震电图、视频头脉冲试验等,可以评估前庭系统的功能状态,了解耳石症对前庭功能的影响程度,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
二.治疗方法
1.手法复位
手法复位是目前治疗耳石症最常用的方法,通过特定的头位变动,将脱落的耳石从半规管移回椭圆囊,从而消除眩晕症状。医生会根据耳石脱落的不同部位,选择相应的复位手法,如Epley复位法、Barbecue复位法等。手法复位操作相对简单,效果显著,大部分患者经过一次或几次复位治疗后症状即可明显缓解。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一般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主要用于缓解患者的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常用的药物有前庭抑制剂,如异丙嗪、地西泮等,可抑制前庭神经的兴奋性,减轻眩晕症状;还可使用改善内耳微循环的药物,如倍他司汀、氟桂利嗪等,促进耳石的吸收和代谢。需要注意的是,药物一定要遵医嘱进行合理的使用。
3.手术治疗
对于少数经过多次手法复位治疗无效,且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耳石症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有半规管阻塞术和后壶腹神经切断术等,但手术治疗有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需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4.前庭康复训练
在手法复位和药物治疗的同时,可进行前庭康复训练,通过一系列特定的头部、眼部和身体运动,促进前庭功能的代偿和恢复,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和对眩晕的耐受性,减少耳石症的复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