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甲状腺腺瘤相对少见,组织学特征与单侧相似,临床表现有颈部肿物等,发病与遗传、激素、辐射等有关,特殊人群需特殊考虑,诊断靠多项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小且无症状可观察,有增大等情况则应手术。
从发病机制方面,目前认为可能与遗传因素、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电离辐射等多种因素有关。遗传易感性在双侧甲状腺腺瘤的发生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某些基因突变可能增加双侧甲状腺腺瘤的发病风险。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高碘或低碘饮食可能影响甲状腺的正常功能,增加双侧甲状腺腺瘤的发生几率。对于有放射性物质接触史的人群,如长期处于核辐射环境工作的人员,双侧甲状腺腺瘤的发病风险也会升高。在特殊人群方面,儿童双侧甲状腺腺瘤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需要更加谨慎评估,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要充分考虑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妊娠期女性出现双侧甲状腺腺瘤时,需要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及腺瘤的变化,因为妊娠可能会影响甲状腺的状态,治疗需权衡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老年患者双侧甲状腺腺瘤则要考虑其全身状况,如合并其他基础疾病时,治疗方案的制定需综合评估手术风险等多方面因素。
双侧甲状腺腺瘤的诊断主要依靠体格检查、甲状腺超声、甲状腺功能检查及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等。甲状腺超声可以清晰显示甲状腺腺瘤的大小、位置、数目等情况;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于明确腺瘤的良恶性具有重要意义。治疗上,双侧甲状腺腺瘤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方式需根据腺瘤的具体情况等综合决定。如果双侧腺瘤较小且无明显症状,也可密切观察,定期复查甲状腺超声等检查,监测腺瘤的变化情况。但如果腺瘤有增大趋势、出现压迫症状或不能排除恶性可能时,则应积极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