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神经紊乱是因长期精神紧张等引起的一组症状群,各年龄段均可发病,青年和老年居多,涉及全身多个系统,患者自觉症状繁多,但检查无器质性改变,常伴随焦虑、紧张等情绪变化,治疗主要包括心理、药物、物理、中医等方面,日常需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生活习惯等。
植物神经紊乱的临床表现可涉及全身多个系统,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代谢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患者自觉症状繁多,如出现胸闷、憋气、心慌、濒死感等心脏神经症;胃痛、胃胀、呕吐、腹泻等胃肠神经症;有的患者表现为头痛头晕、视物模糊、失眠、健忘、皮肤发麻、皮肤发痒,周身发紧僵硬不适,四肢麻木,手脚心发热,周身皮肤发热,但量体温正常,全身阵热阵汗,或全身有游走性疼痛,游走性异常感觉等症状。其临床特点首先是身体没有明显器质性改变,其次病情加重或反复,常伴随焦虑、紧张、忧郁等情绪变化,一般按冠心病、胃炎等器质性疾病治疗常无效。
植物神经紊乱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治疗:通过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等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缓解压力,改善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2.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抗焦虑药、抗抑郁药、镇静催眠药等,可缓解患者的症状。
3.物理治疗:如生物反馈治疗、放松治疗等,可帮助患者放松身心,缓解症状。
4.中医治疗:中医认为植物神经紊乱与情志失调有关,可采用中药、针灸、按摩等方法进行调理。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1.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过大。
2.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适量运动、饮食均衡等。
3.积极参加社交活动,保持心情愉悦。
4.如需服用药物,应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得擅自增减药量。
总之,植物神经紊乱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疾病,患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及时就医,接受正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