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有几种
急性白血病分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两大类。AML有FAB分型,发病与造血干细胞髓系分化异常等有关,各年龄段可发病,长期接触化学物质等可增风险;ALL分L1型等,发生与淋巴细胞前体细胞异常增殖等有关,儿童更常见,成人预后差,遗传家族史可增发病风险。
急性髓系白血病:
法美英(FAB)分型:包括M0(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M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4(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6(急性红白血病)、M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从发病机制角度看,AML的发生与造血干细胞的髓系分化异常有关,涉及多种染色体异常和基因突变,例如M3型常伴有t(15;17)染色体易位,形成PML-RARα融合基因。不同亚型的AML在细胞形态、免疫表型、遗传学特征上均有差异,这些差异会影响患者的预后,一般来说,M3型通过维甲酸等治疗预后相对较好,而其他一些亚型预后相对较差。在年龄分布上,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老年患者相对较多,男性和女性在发病率上无显著的性别差异倾向,但不同亚型可能在不同性别中的发病情况略有不同,生活方式因素对其影响相对不突出,但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苯及其衍生物)等可能增加发病风险,有血液系统疾病病史的患者发病风险可能升高。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根据细胞形态学和免疫学特征分型:可分为L1型、L2型、L3型。ALL的发生主要与淋巴细胞的前体细胞在分化过程中出现异常增殖有关,涉及基因的异常调控等机制。例如,部分ALL患者存在染色体易位,如t(9;22)形成的Ph染色体等。ALL在儿童中更为常见,儿童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好,但成人ALL的预后相对较差。性别方面,儿童ALL在男女中的发病情况无明显差异,成人ALL也无显著性别倾向。生活方式因素对其影响相对较小,有遗传家族史的患者发病风险可能增加,如有某些遗传性综合征的患者患ALL的概率高于正常人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