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吃什么药
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治疗包括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氨基水杨酸制剂中柳氮磺吡啶可诱导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缓解,美沙拉嗪口服及灌肠剂分别用于轻、中度及左半结肠型治疗;糖皮质激素适用于氨基水杨酸制剂疗效不佳的中重度患者但长期用有副作用;免疫抑制剂用于糖皮质激素治疗不佳或依赖的慢性活动性患者,使用需监测指标;生物制剂用于重度顽固性患者,价格高且可能增感染风险,药物治疗方案需综合多种因素,患者应遵医嘱规范用药并关注不良反应和病情变化。
美沙拉嗪:包括口服制剂和灌肠剂等。口服美沙拉嗪通过在肠道内缓慢释放发挥作用,可用于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美沙拉嗪灌肠剂则直接作用于直肠和乙状结肠部位,对左半结肠型溃疡性结肠炎效果较好,能有效减轻局部炎症。
糖皮质激素
泼尼松、泼尼松龙等:适用于氨基水杨酸制剂疗效不佳的中度及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糖皮质激素通过抑制炎症反应相关的细胞因子等发挥作用,但长期使用可能会有较多副作用,如骨质疏松、感染风险增加等,需在医生密切监测下使用。对于儿童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时要充分考虑其对生长发育等方面的影响,谨慎评估风险与收益。
免疫抑制剂
硫唑嘌呤、巯嘌呤:适用于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或依赖的慢性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这类药物通过抑制免疫细胞的增殖发挥作用,但起效较慢,一般需数月才能看到效果。使用过程中要注意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因为可能会引起骨髓抑制、肝损害等不良反应。对于有特殊病史如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时要格外谨慎。
生物制剂
英夫利西单抗等:对于重度顽固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生物制剂可能是一种选择。它通过特异性结合肿瘤坏死因子-α等细胞因子发挥作用,能有效诱导和维持疾病缓解。但生物制剂价格相对较高,且可能增加感染等风险,使用前需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感染筛查等。在儿童患者中,生物制剂的使用需要更加严格地把握适应证和评估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病变部位、年龄、性别、基础病史等多种因素综合制定,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用药,同时密切关注药物不良反应及病情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