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发热的主要原因
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热的原因包括感染因素和肿瘤性发热。感染因素有中性粒细胞缺乏致抵御感染能力下降、免疫功能低下及感染部位多样;肿瘤性发热是白血病细胞释放致热物质或肿瘤组织坏死吸收所致。儿童和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热有其特殊情况,儿童免疫功能更差需密切观察,老年免疫衰退且常合并基础疾病致表现不典型。
免疫功能低下:白血病细胞可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患者的淋巴细胞功能异常,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受到影响,进一步削弱了机体对病原体的清除能力,容易发生反复感染导致发热。如研究发现急性白血病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存在异常,CD4T细胞减少,CD8T细胞增多,影响了机体的免疫监视和免疫应答功能。
感染部位多样:常见的感染部位包括呼吸道(如肺炎)、口腔(如口腔炎、口腔溃疡继发感染)、肛周(如肛周脓肿、肛周感染)、血液(如菌血症、败血症)等。以肺部感染为例,白血病患者由于中性粒细胞减少,呼吸道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容易受到细菌(如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等)、真菌(如白色念珠菌)等病原体侵袭引发肺炎,从而出现发热症状。
肿瘤性发热
白血病细胞自身释放致热物质:白血病细胞在体内大量增殖、分化过程中,会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等,这些细胞因子可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调节紊乱,引起发热。研究显示,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等炎症因子水平升高与肿瘤性发热相关,当白血病细胞负荷较高时,发热更易发生。
肿瘤组织坏死吸收:白血病细胞迅速增殖,肿瘤组织体积增大,部分肿瘤细胞发生坏死、崩解,其分解产物被机体吸收后可引起发热,称为肿瘤热。这种发热通常为低热或中等度热,一般不超过\(38.5^{\circ}C\),在化疗后肿瘤细胞大量溶解时可能会出现短期的高热,但相对感染性发热来说,热度一般稍低且热型不典型。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中性粒细胞功能较成人更差,感染风险更高,且儿童对发热的耐受和表达与成人不同,需要更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及感染征象;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免疫功能衰退更明显,同时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感染后发热的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容易延误诊断和治疗,在护理和治疗过程中需更加谨慎,注重预防感染和及时评估病情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