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肛瘘主要由肛周脓肿、直肠肛门损伤、会阴部手术、结核杆菌感染、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原因造成,不同人群肛瘘形成风险和表现不同,有相关病史及不良生活方式人群肛瘘发生风险高
肛周脓肿:是肛瘘最常见的原因。肛周脓肿多因肛腺感染引起,肛腺开口于肛窦,肛窦易受粪便污染而引发感染,感染蔓延至肛腺后,可导致肛腺炎,进一步发展形成肛周脓肿。脓肿自行破溃或经切开引流后,原发感染灶虽然暂时愈合,但由于引流不畅,管道经久不愈,从而形成肛瘘。例如,有研究显示约50%的肛瘘患者最初是由肛周脓肿发展而来。
直肠肛门损伤:外伤、吞咽异物或肛门直肠镜检查等操作可能导致直肠肛门损伤,细菌可侵入损伤部位引起感染,进而形成肛瘘。比如,经肛门进行有创操作时,如果操作不当造成肠道黏膜破损,细菌就可能趁机侵入周围组织引发感染,逐步发展为肛瘘。
会阴部手术:如内痔注射不当或手术感染,产后会阴缝合后感染,前列腺、尿道手术后感染等,这些手术相关的感染可能波及肛周组织,引发肛瘘。例如,前列腺手术后,若局部发生感染,炎症蔓延至肛周,就有可能形成肛瘘。
结核杆菌感染:结核杆菌可侵犯肛门直肠部位,引起结核性肛瘘。这种情况相对少见,但在有结核病史或结核接触史的人群中需予以重视。结核杆菌感染导致的肛瘘,病程相对较长,病变多较复杂。
克罗恩病:克罗恩病是一种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可累及胃肠道各部位,当累及肛门直肠时,容易并发肛瘘。克罗恩病引起的肛瘘具有病情复杂、复发率高的特点,与普通肛瘘在临床表现和治疗上可能存在差异。
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直肠和结肠黏膜。当病情累及肛门周围时,也可能引发肛瘘等并发症。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肛瘘形成的风险和表现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儿童肛瘘相对较少见,多与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自行破溃或切开引流后形成有关,可能与儿童肛腺发育尚未完善但易受感染等因素相关;女性肛瘘的发生可能与女性特殊的生理结构有一定关系,但总体上主要还是由上述感染等因素导致;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饮酒、进食大量辛辣刺激性食物的人群,会增加肛周感染的风险,从而提高肛瘘的发生几率;有肛周脓肿病史、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等病史的人群,肛瘘的发生风险明显高于常人,需要更加密切地关注肛周情况,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