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肛瘘手术后注意事项
肛瘘手术后需从伤口护理、饮食调整、排便管理、休息与活动、病情观察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护理。伤口护理要保持清洁、定期换药,儿童轻柔操作、老人关注异常;饮食要摄入膳食纤维、避免辛辣、合理摄入蛋白质;排便要养成良好习惯、便秘时恰当处理;休息要适当、避免久坐久站;病情要关注出血和体温变化。
饮食调整
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多吃蔬菜(如菠菜、西兰花等)、水果(如香蕉、苹果等),保证每日膳食纤维摄入量约25-35克,有助于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因为便秘时排便用力会影响伤口愈合甚至导致伤口出血。对于有糖尿病的患者,要注意水果的糖分摄入,选择低糖水果并控制量。
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这类食物会刺激肛门局部血管,引起血管扩张,增加伤口疼痛、出血的风险。
合理摄入蛋白质:适当进食瘦肉、鱼类、蛋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助于促进伤口愈合,一般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可根据体重计算,约1-1.5克/千克体重。
排便管理
养成良好排便习惯:术后应尽量避免久蹲厕所,一般排便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排便时不要过度用力,可在便后用温水清洗肛门,保持肛门局部清洁。对于小儿患者,家长要引导其养成规律排便的习惯,避免因排便不规律影响伤口恢复。
出现便秘时的处理:若发生便秘,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使用缓泻剂,但要避免使用强力泻药,防止引起腹泻进而刺激伤口。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来缓解便秘,如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适量饮水等。
休息与活动
适当休息:术后要保证充足的休息,一般建议前几天以卧床休息为主,减少活动量,这样有利于伤口愈合。但也不要长时间卧床不动,以免引起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对于中青年患者,可在术后2-3天适当进行床边活动,如散步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老年人则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适当的活动方式和活动量。
避免久坐久站:长时间久坐久站会导致肛门局部血液循环不畅,不利于伤口恢复,所以要避免连续久坐久站超过1小时,每隔一段时间要起身活动一下。
病情观察
关注伤口出血情况:密切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如果发现伤口渗血较多,如纱布被血浸透等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留意其排便时是否有鲜血流出等异常情况。
监测体温变化:术后要注意监测体温,若出现发热,体温超过38.5℃,要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存在伤口感染等情况。老年人由于机体抵抗力相对较低,更要重视体温变化,一旦发热要及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