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EBV病毒感染可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喉炎、淋巴结肿大、外周血淋巴细胞显著增多并出现异形淋巴细胞,少数患者可出现肝脾肿大。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可明确诊断,一般采取一般治疗、抗病毒治疗、对症治疗及并发症治疗。该疾病具有自限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肝功能损害等并发症。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感染、饮食清淡、遵医嘱服药并定期复查。
一、病因
EBV病毒感染。
二、症状
1.发热:体温一般在39℃左右,可伴有寒战、畏寒等症状。
2.咽喉炎:可出现咽痛、吞咽困难等症状。
3.淋巴结肿大:以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最为常见,肿大的淋巴结一般无明显压痛,质地中等,可活动。
4.肝脾肿大:部分患者可出现肝脾肿大,伴有压痛。
5.皮疹:部分患者可出现皮疹,通常为红色斑丘疹,多见于躯干部。
6.其他症状:还可能出现乏力、头痛、肌肉疼痛、关节疼痛等症状。
三、诊断
1.临床表现:根据发热、咽喉炎、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怀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2.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增多,可达(10~20)×10/L,其中淋巴细胞比例增加,可达0.50~0.90,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
(2)EBV抗体检测:可检测出EBV特异性抗体,如EBV衣壳抗原IgM抗体、EBV早期抗原IgG抗体等。
(3)EBV核酸检测:可检测出EBV核酸,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3.其他检查:如骨髓穿刺、肝功能检查等,可帮助明确诊断。
四、治疗
1.一般治疗: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持口腔清洁,发热时可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
2.抗病毒治疗:阿昔洛韦、更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可用于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3.对症治疗:如出现咽痛可给予含片,淋巴结肿大可给予局部热敷,肝功能异常可给予保肝药物等。
4.并发症治疗:如并发心肌炎、肝炎等,需进行相应的治疗。
五、预后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具有自限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肝功能损害、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并发症,严重者可能会危及生命。
六、注意事项
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感染,以免加重病情。
2.患者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应进行消毒处理,避免传染给他人。
3.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咽喉部,加重病情。
4.患者在治疗期间应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