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窦炎是怎么回事
肛窦炎是肛窦、肛门瓣的急慢性炎症,病因有感染及局部因素,临床表现为疼痛、排便异常、分泌物增多,诊断靠肛门指诊和肛门镜检查,治疗分非手术(坐浴、局部用药、饮食调整)和手术,不同特殊人群(儿童、女性、老年人)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定义与解剖基础
肛窦炎是指肛窦、肛门瓣发生的急慢性炎症,肛窦呈漏斗状,开口向上,底部有肛腺开口,粪便、细菌易侵入肛窦引发炎症。
二、病因
1.感染因素:多因粪便损伤肛窦,如干结粪便擦伤或粪便嵌入肛窦,致使细菌侵入感染,常见致病菌有大肠杆菌等。
2.局部因素:肛门局部卫生不佳、长期腹泻或便秘等情况,易诱发肛窦炎。比如长期便秘患者,粪便频繁刺激肛窦,增加感染风险。
三、临床表现
1.疼痛:肛门部有坠胀感,排便时因粪便刺激发炎的肛窦,疼痛会加剧,可放射至臀部及尾骨部。
2.排便异常:可出现便意频繁,因炎症刺激直肠,患者总有排便不尽感,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腹泻症状。
3.分泌物增多:肛窦发炎后,腺体会分泌较多黏液,从肛门流出,导致肛门潮湿不适。
四、诊断方法
1.肛门指诊:医生手指触及肛窦时,患者会有疼痛反应,肛窦处可摸到硬结或凹陷。
2.肛门镜检查:能直接观察到肛窦、肛门瓣的炎症情况,可见充血、水肿,有时还能看到脓性分泌物。
五、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
坐浴:可用温水或中药坐浴,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一般每日坐浴1-2次,每次15-20分钟。
局部用药:可使用痔疮栓等药物塞入肛门,起到消炎、消肿作用。
饮食调整: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以保持大便通畅,减少对肛窦的刺激。
2.手术治疗:若肛窦炎反复发作,形成肛窦脓肿等情况,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肛窦切开术等。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肛窦炎多与不良排便习惯有关,如排便不规律等。家长要帮助儿童养成良好排便习惯,每天定时排便,保持肛门清洁,若出现肛门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儿童用药需谨慎,优先考虑温和的非药物治疗方式。
2.女性:女性在月经期和妊娠期更要注意肛门卫生,月经期及时更换卫生巾,妊娠期由于子宫增大压迫肠道,更易出现便秘等情况,需特别注意保持大便通畅,预防肛窦炎发生。
3.老年人:老年人胃肠功能减弱,易出现便秘,是肛窦炎的高发人群。老年人应适当运动,如散步等,促进胃肠蠕动,饮食上注意营养均衡,多吃易消化且富含纤维的食物,定期进行肛门检查,早期发现肛窦炎并及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