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的病因病机是什么
中风的病因病机与血管因素、血液成分及血流动力学因素相关。动脉粥样硬化致血管狭窄或斑块破裂引发缺血性中风,高血压等致脑血管破裂引发出血性中风;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系统疾病等致血液成分改变易引发中风;心房颤动、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致血流动力学异常易引发中风。
一、血管因素相关病因病机
(一)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中风的重要血管因素。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会使动脉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例如,动脉内膜下脂质沉积,形成粥样斑块,随着斑块的逐渐增大,会导致血管狭窄,影响脑部血液供应。当狭窄到一定程度时,可能会引起脑部缺血性中风;若斑块破裂,会形成血栓,堵塞血管,更是直接导致缺血性中风的发生。年龄增长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随着年龄增加,血管壁的弹性逐渐下降,更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有高血压、高血脂等病史的人群,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明显升高,因为高血压会损伤血管内皮,高血脂会使脂质更容易在血管壁沉积。
(二)脑血管破裂
高血压是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的常见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会使脑血管壁承受过高的压力,导致血管壁薄弱处形成微动脉瘤。当血压突然升高时,微动脉瘤可能会破裂,引起脑出血,从而引发中风。女性在更年期后,由于激素水平的变化,血压更容易出现波动,增加了脑血管破裂的风险。生活中长期高盐饮食、过量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也会升高血压,进一步增加脑血管破裂的可能性。
二、血液成分及血流动力学因素相关病因病机
(一)血液成分改变
血液黏稠度增加是一个重要因素。例如,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异常增多,会使血液黏稠度显著升高,导致血流速度减慢,容易形成血栓,增加缺血性中风的发生风险。脱水状态下,血液中的有形成分相对增多,也会使血液黏稠度升高。有血液系统疾病病史的人群,如血小板增多症等,也可能因血液成分改变而增加中风风险。
(二)血流动力学异常
心房颤动是导致血流动力学异常从而引发中风的常见原因。心房颤动时,心房收缩不协调,血液在心房内淤积,容易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随血液循环进入脑部血管,就会堵塞血管引起缺血性中风。老年人发生心房颤动的概率相对较高,随着年龄增长,心脏功能可能出现退化,更容易发生心房颤动。有心脏瓣膜病等病史的人群,也是心房颤动的高发人群,进而增加了中风的风险。另外,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也会影响心脏的正常泵血功能,导致脑部血流灌注不足或血流动力学异常,增加中风发生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