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变特点
胃黏膜存在组织学改变、炎症细胞浸润及胃黏膜变薄等情况,慢性萎缩性胃炎最主要病变特点是腺体萎缩,胃黏膜上皮被肠型上皮替代为肠上皮化生且可能增胃癌风险,胃黏膜固有层有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是免疫反应表现,腺体萎缩等致胃黏膜变薄,不同人群在相关改变上有差异。
一、胃黏膜组织学改变
1.腺体萎缩:慢性萎缩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变特点是胃黏膜固有腺体数量减少甚至消失。正常胃腺体有不同类型,如泌酸腺、黏液腺等,当发生萎缩时,相应区域的腺体数量明显减少,这是由于胃黏膜上皮和腺体受到各种致病因素长期作用,导致细胞凋亡增加、腺体再生能力不足等原因所致,这种腺体萎缩会影响胃的正常消化和分泌功能。对于不同年龄人群,随着年龄增长,胃黏膜本身有一定的生理退行性变化,但慢性萎缩性胃炎导致的腺体萎缩是病理性的加速过程;男性和女性在发病机制上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都是腺体数量的异常减少。
2.肠上皮化生:是指胃黏膜上皮被肠型上皮所替代,出现杯状细胞等肠黏膜的特征性细胞。这是胃黏膜在损伤修复过程中发生的异常化生,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胆汁反流等多种因素有关。肠上皮化生进一步发展可能增加胃癌的发生风险,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吸烟、酗酒、高盐饮食等人群,肠上皮化生的发生率可能相对较高,因为这些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胃黏膜的损伤。
二、炎症细胞浸润
1.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在胃黏膜固有层会出现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这是机体针对胃黏膜损伤进行免疫反应的表现。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参与免疫应答,识别和清除损伤胃黏膜的致病因素,如幽门螺杆菌等。对于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病史的患者,炎症细胞浸润往往更为明显,因为幽门螺杆菌作为外来抗原,会持续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不断聚集在胃黏膜固有层。不同年龄的患者,儿童患者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炎症细胞浸润的特点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但本质都是机体对胃黏膜损伤的免疫反应。
三、胃黏膜变薄
1.肉眼及镜下表现:由于腺体萎缩等原因,胃黏膜整体变薄,在胃镜下观察可见胃黏膜皱襞变浅甚至消失,颜色可能呈灰白色或灰黄色等异常改变。胃黏膜变薄会影响胃的正常功能,如消化酶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吸收等。对于有长期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史的患者,胃黏膜变薄可能会逐渐加重,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因为机体修复能力下降等因素,胃黏膜变薄的进展相对较快。而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等,可能会进一步加重胃黏膜变薄的程度,因为这些因素会影响胃黏膜的血液循环和修复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