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的特点
新生儿败血症是严重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有反应差等非特异表现,随病情进展有黄疸等症状,特殊人群更不典型;早发型多7天内起病,革兰阴性菌为主,与母亲感染等相关,晚发型7天后发病,葡萄球菌等为主,与环境接触等有关;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等异常,血培养是确诊依据,CRP、PCT可辅助诊断;诊断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需与其他疾病鉴别,特殊人群诊断更谨慎。
一、临床表现特点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时期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常表现为反应差、嗜睡、少吃、少哭、少动,体温不稳定,可出现发热或体温不升。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黄疸加重或消退延迟、肝脾轻度肿大等,严重者可出现休克、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呼吸窘迫等表现,如皮肤黏膜出血、呕血、便血、呼吸急促、心率增快等。对于早产儿等特殊人群,其临床表现可能更不典型,需密切观察。
二、病原菌特点
(一)早发型
多在出生后7天内起病,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如大肠埃希菌等,常与母亲妊娠期间有感染、羊膜早破等因素相关,这类新生儿由于出生时就面临来自母亲产道等部位的病原菌感染,病情往往较为严重。
(二)晚发型
出生7天后发病,病原菌以葡萄球菌、机会致病菌为主,如表皮葡萄球菌等,多与环境中病原菌接触、医源性因素等有关,例如通过医护人员的手、医疗器械等途径感染,特殊人群如长期住院的新生儿更易发生晚发型败血症。
三、实验室检查特点
(一)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可增高或降低,中性粒细胞增多、核左移,出现中毒颗粒等;血小板计数常减少。
(二)血培养
血培养是确诊新生儿败血症的重要依据,若血培养检出病原菌可明确诊断,但血培养阳性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如使用抗生素后送检等。
(三)C反应蛋白(CRP)
CRP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新生儿败血症时CRP常明显升高,其升高程度与感染的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病情监测的指标之一。
(四)降钙素原(PCT)
PCT在细菌感染时显著升高,新生儿败血症时PCT水平升高,对诊断和病情评估有一定价值。
四、诊断特点
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出现上述非特异性临床表现,结合血培养等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诊断。但需注意与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硬肿症等其他新生儿疾病相鉴别,因为这些疾病也可能有类似的非特异性表现,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全面的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来进行鉴别诊断。对于早产儿等特殊人群,由于其免疫功能更差,病情变化快,诊断时需更加谨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动态复查相关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