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囊炎是怎么引起的
毛囊炎的引发因素包括细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真菌感染(如马拉色菌)、皮肤卫生状况不佳、机体免疫力低下、毛发牵拉以及职业因素(如接触沥青、焦油等油性物质)。
细菌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这是引发毛囊炎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正常皮肤表面可能会携带少量金黄色葡萄球菌,但当皮肤受损时,如搔抓、摩擦、皮肤擦伤等,细菌容易侵入毛囊引发感染。例如,长期从事体力劳动导致皮肤频繁受到摩擦,就增加了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毛囊引发毛囊炎的风险。在儿童群体中,由于皮肤较为娇嫩,玩耍过程中皮肤容易出现微小擦伤,若不注意皮肤清洁,也易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而患上毛囊炎。
表皮葡萄球菌:也是皮肤表面常见的菌群之一,当皮肤的屏障功能受损时,表皮葡萄球菌可趁机侵入毛囊引起炎症。比如,患有糖尿病的人群,其皮肤的血糖水平相对较高,有利于细菌滋生,且皮肤的抵抗力可能下降,更容易受到表皮葡萄球菌等细菌的感染,进而引发毛囊炎。
真菌感染:
马拉色菌:属于条件致病性真菌,在油性皮肤的人群中更容易滋生。油性皮肤的人皮脂腺分泌旺盛,过多的油脂为马拉色菌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马拉色菌侵犯毛囊可导致毛囊炎的发生。青少年时期由于内分泌旺盛,皮脂腺分泌增多,若不注意皮肤清洁,马拉色菌感染引发毛囊炎的概率相对较高。
皮肤卫生状况:
长期不注意皮肤清洁,会导致皮肤表面污垢、油脂、汗液等积聚,容易堵塞毛囊口,为细菌和真菌的滋生创造条件,从而增加毛囊炎的发病风险。例如,一些从事户外高强度劳动的人群,工作后没有及时清洁皮肤,皮肤表面污垢堆积,很容易引发毛囊炎。
机体免疫力低下:
患有某些慢性疾病,如艾滋病、白血病等,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使得身体抵御细菌和真菌的能力减弱,容易发生毛囊炎。此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如器官移植术后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也由于免疫力受到抑制,更容易受到病原菌侵袭而引发毛囊炎。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免疫力相对较低,也是毛囊炎的易感人群,需要更加注重皮肤的护理和健康。
毛发牵拉:
过度剃须、拔毛等行为可能会损伤毛囊,使毛囊容易受到细菌感染而引发毛囊炎。比如,一些男性频繁剃须,若剃须工具不清洁或剃须方式不当,容易导致皮肤微小损伤,进而引发毛囊炎。在儿童中,如果存在过度牵拉头发的行为,也可能损伤毛囊,增加毛囊炎的发生几率。
职业因素:
某些职业需要长时间接触沥青、焦油等油性物质,这些物质可能会堵塞毛囊,影响毛囊的正常代谢,从而引发毛囊炎。例如,在一些工厂中从事与沥青、焦油相关工作的工人,若防护措施不到位,皮肤长期接触这类物质,就容易患上毛囊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