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髓空洞症的症状
脑脊髓空洞症有感觉、运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及其他等多方面症状,感觉上痛温觉减退或消失但触觉保留;运动上有肌肉无力、萎缩及肌张力改变;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皮肤营养障碍和出汗异常;还可能出现脊柱畸形及延髓受累症状,儿童患者各方面受影响更需关注。
一、感觉症状
1.痛温觉减退或消失:脑脊髓空洞症患者常出现节段性分布的痛觉、温度觉减退或消失,这是因为空洞影响了脊髓内传导痛温觉的神经纤维。例如,病变累及颈段脊髓时,患者相应皮节区域会对疼痛和温度的感知异常,对冷热刺激的分辨能力下降,这种感觉障碍可能会在日常生活中导致患者不易察觉烫伤、冻伤等情况,尤其是儿童由于自我保护意识和感知能力相对较弱,更需密切关注其皮肤状况,防止意外伤害。
2.触觉保留:触觉相对保留,患者仍能感知轻触等触觉刺激,这是因为触觉传导通路与痛温觉传导通路不同,空洞主要影响痛温觉通路。
二、运动症状
1.肌肉无力:病变节段所支配的肌肉可出现无力现象,随着病情进展,肌肉无力可能逐渐加重。比如颈段脊髓空洞累及手部肌肉时,患者会出现手部握力减退,影响精细动作,像拿筷子、写字等活动会变得困难。对于儿童患者,可能会表现为运动发育落后于同龄人,如坐、站、走等大运动以及抓握等精细运动发展迟缓。
2.肌肉萎缩:长期的肌肉无力会导致肌肉萎缩,常见于手部小肌肉,如鱼际肌、骨间肌等,表现为手部变瘦、变平。肌肉萎缩进一步会影响肢体的运动功能,使肢体活动范围受限。
3.肌张力改变:早期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肌张力减低,表现为肢体松软;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肌张力增高,表现为肢体发紧、活动不灵活。
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症状
1.皮肤营养障碍:皮肤可出现干燥、脱屑、增厚等改变,指甲也可能出现变形、粗糙等情况。这是由于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影响了皮肤的营养供应和代谢。儿童患者皮肤相对娇嫩,更容易受到皮肤营养障碍的影响,需要特别注意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湿润,避免皮肤损伤。
2.出汗异常:可出现病变节段支配区域出汗增多或减少的情况。出汗异常可能会导致患者局部皮肤的调节功能失衡,在环境温度变化时,更容易出现不适。
四、其他症状
1.脊柱畸形: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脊柱侧弯等畸形,这是因为脊髓病变影响了脊柱的生长发育平衡。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脊柱畸形可能会对其身体发育和心理健康产生双重影响,需要及时关注并进行相应的评估和干预。
2.延髓受累症状:如果空洞累及延髓,可出现吞咽困难、声音嘶哑、饮水呛咳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进食和语言功能,对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儿童患者可能会因为吞咽困难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影响生长发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