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高位肛瘘
高位肛瘘是瘘管位于外括约肌深层以上的肛瘘,其解剖结构涉及肛门直肠环等,多由低位肛瘘发展而来,病因与感染、生活方式、特殊时期、既往病史等有关,临床表现为肛门周围反复流脓、肿痛等,诊断靠肛门指诊等,治疗需手术,如挂线疗法,手术要注意保护肛门括约肌功能及考虑不同人群情况。
解剖结构相关:正常肛门括约肌分为内括约肌和外括约肌,外括约肌又分为浅、深两层。高位肛瘘的瘘管跨越外括约肌深层以上,涉及到肛门直肠环等重要结构。从胚胎发育角度看,肛瘘的形成与原始肛的发育等相关,高位肛瘘的发生可能与胚胎时期肛管直肠周围组织发育异常等有一定关联,但主要还是基于后天的感染等因素导致瘘管位置较高。
病因方面:多由低位肛瘘发展而来,常因低位肛瘘未得到及时正确治疗,感染向上蔓延所致。比如患者本身有低位肛周脓肿,若引流不彻底或治疗不规范,感染就可能向上侵犯到外括约肌深层以上的位置形成高位肛瘘。从生活方式角度,长期久坐、不注意肛门局部卫生、有腹泻或便秘等情况,会增加肛门直肠部位感染的风险,进而可能引发高位肛瘘。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时期如果有肛周感染性疾病,如肛周脓肿,由于儿童肛周组织相对娇嫩,感染容易向上扩散形成高位肛瘘;成年人若有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易患高位肛瘘。女性在月经期间、妊娠期等特殊时期,局部卫生更需格外注意,否则也可能增加高位肛瘘的发病风险,因为这些时期局部环境易滋生细菌等病原体。有肛门直肠病史的患者,如既往有肛瘘病史但未彻底治愈,再次复发时更易出现高位肛瘘的情况。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肛门周围反复流脓、肿痛,可伴有瘙痒等症状。由于瘘管位置较高,流脓可能不太容易自行从外口流出,有时需要挤压肛门周围才能看到脓性分泌物排出。从症状对不同人群的影响来看,儿童患者可能因为表达不清,家长需注意观察孩子肛门周围是否有异常分泌物、孩子是否有哭闹不安等情况;成年患者能较明确表述症状,但可能因工作等原因延误就医。
诊断方法:通过肛门指诊、肛门镜检查、探针检查等。肛门指诊可触及条索状瘘管走向,肛门镜检查能观察到内口情况,探针检查可帮助明确瘘管走行,但要注意操作轻柔,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检查时需更加耐心、轻柔,以获取准确的诊断信息;妊娠期女性进行检查时要考虑到胎儿因素,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和时机。
治疗原则:一般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有挂线疗法等。挂线疗法是利用橡皮筋或有腐蚀作用的药线的机械性压迫作用,缓慢切开肛瘘。手术时要注意保护肛门括约肌功能,避免造成肛门失禁等并发症。对于不同人群,儿童患者手术需更谨慎评估,选择对肛门功能影响较小的术式;老年患者要考虑其身体耐受情况等。



